《鸿门宴》教学设计方案 洪江市黔阳二中 廖宁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⑴ 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二十四史”、“前四史”等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⑵ 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⑶ 分析故事情节,掌握纪传体文学的写作手法。⑷ 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2.过程和方法⑴ 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拟作为叙事写人的记叙文处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教学重点。如何认识理解课文提及的“义”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可从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入手突破。⑵ 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司马迁《史记》把高度的历史真实与人物形象及性格的描绘有机结合起来,是我们分析历史著作的基本标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了解作者司马迁及《史记》2.分析故事情节,掌握纪传体文学的写作手法。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归纳人物性格特征。三、教学对象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已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分析的能力,所以本文采取教师为主、师生共同讲解的方式进行。概括文意和分析人物性格也采用师生交互式方法,以便于发现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四、教学方法:1.讨论点拨法。2.师生互动法五、课时安排:2 课时六、课前准备1.通读课文,作必要的阅读标记,自行疏通课文。2.复习“楚汉相争”的历史,了解刘、项斗争的经过,了解项羽这一人物的历史功过。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导语:《鸿门宴》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必修 1 第二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的《史记》。它描写的是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了争夺农民起义军胜利成果而首次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作者以娴熟的艺术技巧,生动地刻画了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描绘了许多富有戏剧性的难忘场面,情节波澜起伏,扣人心弦。二、《史记》及作者、背景介绍:(一)《史记》: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卷):本纪 12 卷 、世家 30 卷 、列传 70 卷 、表 10 卷 、书 8 卷 共 526500 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 3000 年的历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