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免疫学的基本内容1.免疫的概念:“ 免疫 ---是机体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的生理反应” 2. 免疫的三个基本功能免疫防御:对外来(异体)抗原物质的识别,排除。免疫防御功能异常时可导致免疫缺陷或超敏反应。免疫稳定: 即人体处理老化, 损伤细胞的功能。 该功能异常时, 可导致自身免疫病,如 SLE,类风湿等。免疫监视: 对突变细胞具监视功能。免疫功能低下可导致肿瘤发生率增高,增殖速度及转移加快。免疫学的三要素:抗原,免疫系统,免疫应答第二章抗原1.抗原的概念: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物质,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 ),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 抗原的两个基本性质免疫原性 immunogenicity--- 能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和效应T 淋巴细胞 ; 抗原性antigenicity, 也称 反应原性或免疫反应性---能与所产生的抗体和效应淋巴细胞特异性结合 . 3. 完全抗原与半抗原具备上述两种基本性质的物质称为完全抗原. 只具备免疫反应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hapten.半抗原与适当的载体结合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一)化学性质:分子大小、复杂的化学组成与特殊的化学基团(二)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异物性、适当的进入途径(三)其它因素: 1. 分子易近性; 2. 抗原物质的物理性状;3. 佐剂; 4. 机体遗传因素★抗原特异性与交叉抗原▲抗原特异性: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抗原决定基 (表位 ) ★交叉抗原及其意义1. 抗原异质性与共同决定基2.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的意义:阐明发病机理、诊断(排除干扰、方便诊断)、诱导针对难制备抗原的免疫应答TD 抗原与 TI 抗原特性比较TD 抗原TI 抗原T 细胞辅助需要不需要抗体类型IgG IgM 细胞免疫常引起不引起免疫记忆有无表位性质T、 B 细胞表位B 细胞表位第三章:免疫器官和组织1. 中枢免疫器官:胸腺和骨髓功能→免疫细胞产生、发育、分化成熟的场所2. 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和黏膜免疫系统→成熟T/B 细胞定居、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过滤黏膜免疫系统:指呼吸道、消化道和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淋巴组织。参与局部免疫应答、口服耐受和分泌SIgA. 3. 淋巴细胞再循环:外周免疫器官→输出淋巴管→胸导管→上腔静脉→血液循环→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越HEV →返回外周免疫器官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免疫 球蛋白 (immunoglobulin)指具有抗体活性的动物蛋白。主要存在于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