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名家谈学科之中文学科传统深厚路向开阔VIP免费

名家谈学科之中文学科传统深厚路向开阔_第1页
1/16
名家谈学科之中文学科传统深厚路向开阔_第2页
2/16
名家谈学科之中文学科传统深厚路向开阔_第3页
3/16
名家谈学科之中文学科传统深厚 路向开阔名家谈学科之中文学科传统深厚路向开阔温儒敏北大中国语言文学系郭俊玲摄复旦大学中文系一景刘 畅摄中山大学中文系资料图片最新全国高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估排名(部分)提到“中国语言文学” 学科(常简称“中文学科”),一般人并不陌生,甚至还多少“插得上嘴”。因为无论“语言”,还是“文学”,都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 “中文学科”是社会影响面很广的传统学科, 也是对大学人文教育起着“引擎”作用的基础学科。当今几乎所有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以及部分专科性大学,都设有“中文学科”。如果说数学是自然科学之母,那么“语言文学”在整个文科中也处于类似的“领头羊”地位。学科的源流与现状“中文学科” 渊源悠久,从先秦到晚清,传统教育基本上就以语言文学为主要内容,除了熟读经史子集, 就是课习诗赋或文章技巧, 培养的主要是文人。 传统的学术并不像现在这样细分学科,文史哲各自分科,是现代教育的产物。清末始建现代的大学,设立“中国文学门”(后来又称“国文系”),“中文学科”独立成为一门学科。从 20 世纪 20 年代到 40 年代,“中文学科”逐渐成型,整体上仍承袭传统朴学,注重考据、校勘、注疏,稍后又引入科学实证方法,力求昌明国粹, 融化新知, 传统学术与现代学术在矛盾纠结中日趋交融变通, “中文学科”的研究和教学水平大幅提升。 教学则强调 “博学而知文学源流”,文学史研究成为重头戏。 这时期的“中文学科”偏于精英教育, 培养出许多文科和教育方面的杰出人才。20 世纪 50 年代之后,受苏联影响,强调专业化教育, 文史哲分科愈加明显, 中文系内部也逐步形成了 “文学”“语言” 和“古典文献”三足鼎立的局面;虽然强调厚今薄古,但“古”字号的语言文学研究仍为主轴, 而又增添了一些新兴的学科分支,如文艺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现代汉语,等等,研究领域拓宽,与现实的联系加强了,学科的体制也得以完善。经“文革”劫难之后, 1980 年代学科复苏, “中文学科”异常活跃,一时几成“显学”;各学科分支的研究也逐步深入, 成绩斐然, 但研究和教学的基本格局仍不脱原有框架。比较显著的变化发生在最近这十多年。面对新形势和时代要求, “中文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及科研方面, 都有大的调整。本科培养由专业化往通识方面转,多数大学的中文系不再分专业, 有的就融合成一个 “汉语言...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名家谈学科之中文学科传统深厚路向开阔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