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岗位管理文化,打造安全高效XX县区安全是煤炭生产企业永恒的主题。黄陵矿业公司始建于1989年,现有职工5500余名,人员来自四面八方,素质参差不齐,文化背景、工作阅历、生活习惯千差万别。而黄陵XX县区又是一个“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事故多发的XX县区,特别是一号煤矿,瓦斯涌出量在全省位列第二。2008年初,随着一号煤矿开采的不断延伸,二号煤矿建设的快速推进,职工的安全意识、矿井的硬件设施、传统的安全管理方式已经成为公司安全管理的短板。为了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公司以“抓基层、强基础、练基本功”为突破口,将安全工作的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全面探索和实践了人本精细化管理,层层推进、不断深化,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5+5”岗位管理文化品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主要做法有:把安全生产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以安全文化建设为引领,把精细化管理与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相结合,实现了安全生产的静态达标与动态控制。一、以安全文化建设为引领,提升全员安全意识公司按照“聚精会神抓安全、一心一意强管理”的工作思路,确立了“事故可防可控”、“安全至高无上”的理念;提出了“对高瓦斯矿井按照高突矿井管理”、“安全从零开始到零结束”和实现“三零”(零违章、零隐患、零事故)的安全工作目标;制定了安全管理“二十条红线”等安全制度;坚持以人为本,“人人都是安全员、人人都是危险源”,形成了“人人负责”的安全责任体系,建立安全风险抵押金和安全账户制度,安全考核结果成为影响员工收入的首要因素。安全文化建设的系统推进,使“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成为XX县区干部职工的共识,实现了安全由被动式管理向岗位自主管理的转变。作为高瓦斯XX县区,公司始终保持良好的安全生产发展态势,特别是一号煤矿,安全生产无死亡达到五周年,并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二、全面加强“三基”建设,夯实安全生产基础以“抓基层、强基础、练基本功”的“三基”建设为突破第1页共4页口,一方面,着力于硬件基础设施建设,2008年以来累计投入安全资金20亿元更新矿井安全生产条件的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使矿井机械化装备水平达到100%;大力实施数字化矿山建设,先后建成了集监测监控、自动化控制、信息传输、生产调度为一体、西北地区一流的一、二号煤矿数字化调度中心;树立“瓦斯为天”理念,与国家瓦斯治理中心合作,全方位落实矿井瓦斯治理工作,将高瓦斯矿井转变为低瓦斯矿井生产,极大地增强了矿井的防灾抗灾能力和安全可靠性。另一方面,大力实施以人为本的精细化管理。推行以“定置、编码、标识、看板”为内容的四项技术,提高了作业效率。推行干部走动式管理,把干部跟班上岗提升为严密闭环的精细走动管理。推行安全隐患全编码闭环管理,依托信息化手段的强力支持,现场管理步入科学化轨道。健全“三工”转换激励机制,把员工绩效评价与成就感、荣誉感汇集为成长动力。加强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形成了过程控制与目标管理相匹配的标准考核体系,质量标准化、操作规范化成为安全发展的基础工程、生命工程,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得到全面提升,所属两对矿井均被评为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三、以五精管理为抓手,不断提升安全管理水平为实现安全文化与安全管理的深度融合,公司在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精”管理的要求。即:用精细管理提高XX县区的安全发展水平,实现了安全质量标准化由静态达标向动态提升的转变;实施菜单式安全精准确认管理,通过“四员联签”、“三三整理”、危险源辨识确认、重大操作安全确认的推行,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减少了习惯性违章,使各类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推行“毫米、秒、克、厘”精确作业法,创建了一大批精品工作面、示范段和精品硐室,有效地提升了矿井质量标准化建设水平;开展精益管理,实现了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化管理的转变,提高了企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通过环境刷新和形象塑造的精美管理,使矿井面貌焕然一新,从而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使职工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习惯。“五精”管理的强力推行,保障了矿井安全,提高了效率效益,公司吨煤工效位居全国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