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書使用方法之一:《康熙字典》檢字方法 字典,古稱字書,以釋字為主,是解釋文字的聲音、意義、形體結構和它的用法的工具書。查閱字典,要知道它們編纂的時期、收字字數、詞目,還要注意字典的排列方法。基於上述幾點,本此講座側重以下內容:講座內容 一、簡介《康熙字典》 二、《康熙字典》編排方法 三、《康熙字典》查檢方法 四、《康熙字典》釋字體例 五、查字練習 一、《康熙字典》簡介 簡介《康熙字典》《康熙字典》由清張玉書、陳廷敬等人奉敕編纂。康熙四十九( 1710年)年開始編排,成書於康熙五十五( 1716 )年,歷時六年。《康熙字典》吸收了歷代字書編纂的經驗,以明代梅膺祚的《字彙》與張自烈的《正字通》為基礎編輯。總共收錄了四萬七千零三十五個字。這本字典是中國第一部官修字典,也是收字最多的字典,比《字彙》《正字通》多一萬餘字,所增之字面皆標出“增”字。 二、《康熙字典》結構 由序、凡例、正文、附錄幾部分組成(一)序 提綱挈領地談及漢語字書、韻書的源流,編纂時切音解義的依據,引證諸書的範圍及其編寫的目的,是我們瞭解《康熙字典》的一條總線索。(二)凡例 介紹字典編輯體例。包括收字原則、釋字體例、排列方法、特殊標記符號的說明等 。 (三)附錄 附錄部分是字典類工具書不可缺少一部分,內容豐富,有價值,或解釋、補充正文,或讓讀者作為資料。《康熙字典》的附錄部分:首列總目、等韻、檢字、辨似;末附《補遺》 《備考》。總目:是字典部首的總目錄;等韻:幫助讀者辨別四聲和掌握反切;檢字:排列不易辨明部首的難檢字;辨似:把那些字形相似、但音義完全不同的字羅列出來,加以辨別。 補遺:補充字典正文的遺漏,收有音有義,可入正集而未經增入的字。 備考:收有音無義,音義全無之字。凡在正集中找不到的冷僻字,不妨查“補遺”“ 備考”。 (四)正文 編排方法 採用部首排方法,分 214 部。全書從子集到亥集,共分為十二集,每集又分為上、中、下三卷, 214 部首以及各部內歸字依筆劃多少分屬十二集。 注音 採取“今則悉用古音或轉音,其它俗韻概置不錄”的對策。把多音多義字的讀音分為正音(與正義相配合的是正音)或轉音(與訓義相配合的是轉音),與其釋義中的正義(字的本義)、訓義(字的轉注、假借義)相配合。 它的音項以《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中的反切為主,同則合兼之,異則分載之。同時兼注直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