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的灵活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健康理念的增强,体育课教学已经引起广大有识之士的重视。特别是初中体育课程明确提出一个很重要的指导思想,那就是“健康第一”。随着 “健康第一”这一指导思想的普及渗透,其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并接受而加以落实;加上已经把体育课纳入中考必考科目,其成绩计入中考成绩,更引起人们对于初中体育课程的学习训练愈发关注、愈发重视。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学习也较之以前更加重视。在这一背景下,体育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怎样发挥引导作用,上好每一节体育课强化对学生的体育训练,不断提高学生体育水平呢?下面,笔者就这个问题,结合平时的一些教学实例,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激发参与体育训练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都不假。作为教师,我们对此更有切身的体会。参加体育项目的训练,是苦的。每个人都有惰性,这是人的本性。所以,每节课的体育课教学,往往有些学生会偷懒,没有学习兴趣,没有训练的兴致。咋办呢?这就是体育教师必须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必须迈过去的一个“门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职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一“兴趣”被激发了被唤醒了,学生就有了学习的热情,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我们上体育课就会轻松了许多,就能让体育课堂充满生机、充满活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 树立主体意识,关注每位学生 初中体育课教学,无论学生人数多少,传统的初中体育课教学很多时候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转动,围绕教材转动,围绕课堂转动,教师教得乏味,苦不堪言;学生学得辛苦,怨声四起,课堂教学效果低下。而新课程提倡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心中要装着每位学生的喜怒哀乐和身心健康,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的发展放在首要地位。因此,体育教师要树立主体意识,关注每一位学生,无论哪种学生都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通过指导训练,让每一位学生的体育成绩、体育技能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定的进步与提高,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训练的热情。那么,要怎样关注每一位学生呢?笔者认为:一要关注差异——根据学生的体能和体育基本技能的差异,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二要关注需求——根据学生的需求,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