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 4 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 3、了解课文内容,,能从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中受到启发。教学重点:学懂更羸说的话,体会更羸的分析是正确的。 教学难点: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10 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师: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生自由回答。二、进入新课(一)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师:文中大王和更羸有几次对话,请大家自由读读,找出哪些话是更羸说的,哪些是大王说的,想一想他们说话时的心情,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在他们的对话旁边做上标记。生自由练习朗读。2、师出示第一次对话,指名分角色读。“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这只大雁就能掉下来。”“是吗”“你有这样的本事?”“请让我试一下。”3、师生共同评议。师:你从他们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生:听出了大王怀疑。生:听出了更羸非常自信,胸有成足,很有把握,谦虚……师:更羸真有这样大的本事?不用箭也能把大雁射下来,我也不相信,可是更羸做到了吗?生:做到了。4、引导探究第五自然段。师:他是怎样做到的,文中那一段介绍的?请认真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找一找,课文中哪个字置大雁于死地的?生:嘣。师:为什么“嘣”置大雁于死地?生:“嘣”吓得大雁直掉下来。师:这段话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生:第一个“直”是指大雁一个劲的往上飞,非常急;第二个“直”是垂直掉下来,大雁不能飞了,掉得快。师:所以在不同的语言环境,字词的意思是不一样,表达的感情也不一样,我们能通过朗读把他表现出来吗?试一试吧。生齐读课文。5、出示第二次对话。“啊!”“真有这样的本事!”“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师:这是他们的第二次对话,你觉得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谁来试试?抽生读。师:你们听出了什么?生:大王很吃惊。更羸很谦虚。6、学习更羸分析说的话。出示。师过渡:见到这样的本事,谁都会大吃一惊吧?看看更羸怎么分析的。师:根据阅读提示,认真读读更羸说的话。阅读提示:1、这段话共有几句?哪句讲的是他看到、听到的?哪句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