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合作学习”异为“课堂点缀”人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可见众人的力量就是大。小组合作学习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有时老师为了体现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也就随便讨论一个问题,看起来气氛很活跃,同学也能积极参与到 学习中但仔细研究发现那个问题就不用讨论都能得出结论,这样合作只能是形式。老师在备课时一定要选出最值得合作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讨论有新知得到。在时要注意合作的形式,我们总能发现,在课堂上,部分优等生是教师的“宠儿”,他们思维活跃,反应灵敏,是教师“导演”下的学习 “主角”,大部分学生则是 “配角”,优等生往往比中差等生获得更多的表现机会。而在课堂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改变这一状况。合作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一种学习策略,它集中体现了建构主义所倡导的认知工具、社会构建和认知分享的观点,它能使每个成员获得的机会均等,而且通过合作互助,达到知识互补、信息沟通、疑难共解、共同提高的目的。尤其是对中差学生,更有助于消除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和自我实践的机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对提高学生的学习业绩、形成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对待学习内容和学校的乐观态度等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 一、组织分工,明确职责 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 4 人,组长一名,负责组织工作;副组长一名,负责协调、记录工作。组长为 1 号,副组长为 2 号,两名组员依次为 3 号、4 号。这样做既可以保证小组学习有序有效进行,又能为全班交流提供便利。比如,教师检查学生读课文时,不用再逐一叫学生名字,可以直接说:“请每个小组的 4 号来读。”教师也可以就同一个问题请不同小组的同一号学生发言。这样做利于不同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 二、有序学习,合作提高 1.学前提要求 教学中我大都让学生自学,然后组织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为提高学习效率,我要求组长在组织学习时,每次都先由小组里的 4 号同学发言、质疑,因为相对而言,他在小组里学习较差,提的问题也较简单。所以小组交流的基本顺序是:4 号质疑,3 号解疑,2 号补充,1 号总结。依此类推,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在交流中学到知识,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2.学时会倾听 因为是按序交流,所以每个学生都要时刻注意倾听。比如,4 号提出一个问题,3 号如果没有注意听,就解答不了;2 号要是走神了,又怎么能对 3 号的解答进行及时补充呢?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