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 趣 沈 复作者简介 沈复 ( 1763 年— 1825 ),字三 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 (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 《浮生六记》。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 年)随父亲到浙江绍兴求学。乾隆四十九年(公元 1784 年),乾隆皇帝巡江南,沈复随父亲恭迎圣驾。后来到苏州从事酒业。他与妻子陈芸感情甚好,因遭家庭变故,夫妻曾旅居外地,历经坎坷。妻子死后,他去四川充当幕僚。此后情况不明。指导朗读,了解文意 1 .正音。 藐( )小 项为之强( ) 鹤唳( ) 怡( )然 土砾( )壑( ) 虾( )蟆( ) 正确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 见 /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心之所向,则 / 或千或百 / 果然鹤也。 昂首 / 观之,项/为之强。 使其/冲烟飞鸣,作 / 青云白鹤观 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 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翻译课文( 1 ).弄清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自己) ② 又留蚊子素帐中,徐喷以烟(慢慢地) ③ 鞭数十驱之别院(用鞭子打) ④ 以虫蚊为兽(把……当作……)( 2 ).弄清加点的代词在文中所指代的事物。 ① 必细察其纹理(代藐小微物) ② 昂首观之(代夏蚊) ③ 使之冲烟飞鸣(代蚊子) ④ 常蹲其身(代自己) ⑤ 观之正浓(代二虫) 驱之别院(代虾蟆) ( 3 )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想一想该怎样翻译。 ① 心之所向,则或干或百果然鹤也。(用心地想象,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然都变成了鹤。) ② 常蹲其身(常蹲下身子),使与台齐(使身子与花台平齐)。 ③ 神游其中,恰然自得。(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 ④ 见二虫斗草间。(看见二只虫子在草间争斗。) 研读课文1 .教师提出问题:作者记叙了儿时哪几件 " 物外之趣 " ?2 .请学生先列好提纲,再根据提纲复述课文内容,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① 拟夏蚁为“群鹤舞空”。 ② 把草、虫、土砾拟作森林、野兽、丘壑。 ③ 惩治虾蟆,为小虫打抱不平。讨论理解文中的物外之趣 ( 1 )作者所说的“物外之趣”指什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产生的? (指根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