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里健康内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下面我们谈谈该怎么面对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青春期,我们的生理处于发展的高峰,心理发展也是如此,特别是性心理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下面三个阶段:1.对异性的疏远和排斥。只是一段短暂的、引发日后对异性兴趣与爱恋的前奏曲。一般出现在小学的高年级和中学低年级。表现是:不愿与异性同桌,分出明显的“楚河汉界”在活动中避免和异性接触,对比较接近的男女同学冷嘲热讽等。其实,表面上男女界限分明的真正原因是对异性交往的不安和羞涩。2.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短暂的疏远和排斥之后,是浓浓的关注与接近。大约在初中二三年级逐渐明显,表现是:刻意修饰和装扮自己,并以各种理由接近异性。这段时期对异性的关注有明显的好奇性、试验性、模仿性和盲目性。3.对异性的追求与爱恋。随着对异性的关注增多和接近的频繁,高年级学生已经能感受到异性吸引的情感撞击,出现羞涩不安、疑惑戒备,同时欢乐喜悦、痴迷陶醉,甚至产生一定的追求行为。总之,中学阶段,性心理将发生一场巨变,你准备好了吗?那与异性到底该怎样交往呢?我建议啊:首先,自然交往。在与异性同学交往的过程中,言语、表情、行为举止要自然流露,不要闪烁其词,也不要过分夸张;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消除异性交往中的不自然感是建立正常异性关系的前提。自然原则的最好前提就是像对待同性同学那样对待异性同学,同学之间的关系不要因为异性因素而变得不舒服或者不自然。其次,要适度交往。怎样适度呢?就是:既不为异性交往过早萌发情爱而惊恐不安,又不因回避或拒绝异性而对交往双方造成心灵伤害。建议你要做到自然适度,心中无愧,就不必过多顾虑。第三要真实坦诚。主要是指对异性同学的态度,要像结交同性朋友那样结交真朋友。第四,在与异性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要注意留有余地。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在交往中不能毫无顾忌,比如在谈话中涉及两性之间的一些敏感话题时要回避,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有分寸,特别是和某一个异性长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双方关系的程度。最后,我们要主动避免接触一些不好的外界刺激,例如一些表现性的书刊、画报、影视作品、图片等。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这个时期的青少年有很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遇到新奇的事就要探究、弄清,别人越强行禁止,自己就越觉得新鲜,更想去揭开“谜底”。可是,这个时期我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认识能力还很差,如果不如以引导,很容易受错误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