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教学点滴谈初中语文的古诗词是古诗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的重要方面。初中语文教材选人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古诗词,并基本要求背诵。我曾经对于古诗词的教学也是延续了传统教学方法,无非是读读背背写写,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大,自己也觉得枯燥乏味,一点也体会、欣赏不到古诗词的美。有时明明是在教授自己很喜欢的诗,由于找不到很好的突破口,就把教学重点放在字词句的诠释和翻译上,使得古诗词的审美意蕴被拆得支离破碎,古诗词原有的意境被破坏殆尽,失去了其审美价值和感染力。后来在“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春风中,我努力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通过尝试,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一、明确预习内容以前,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用来对字、词的诠释和翻译上,导致课堂时间紧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为何不让学生课前预习这些内容呢?也包括作者简介,背景简介,诗词朗读,同时让学生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这样以来,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兴趣浓厚,教学效果明显。二、重视和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导语设计。精心设计好与诗词的意境相协调的导语,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提起对诗词赏析的兴趣,对进入诗词情景起到事半功陪的效果。2、音乐导入。音乐是生命的节奏和感情的旋律,是人类内心深处的情绪活动,是融合思想与感情的一种艺术境界。古诗词不仅大多可以配乐吟唱,而且由于其独特的韵味,常被改编成广为传唱的歌曲。例如,王菲唱的《明月几时有》。在学习前,放一段与所学内容有关的音乐也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并创造教学情景,使学生顺利进入审美心境。3、画面导入。文学艺术作品,尤其是诗词,它不仅有深刻的内蕴,而且有鲜明的形象性,犹如绘画一样。让学生在绘画艺术中初步感知诗词中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 示范朗读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诗词的音乐美和情境美。 在课堂上,指名学生朗读诗词,因为学生是在充分预习后,对诗词的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有所了解和多次朗读练习的基础上示范朗读的,所以有一定的朗读水平,老师要给以高度的评价和必要的指导,如在诗的节奏,重音和感情基调方面。示范朗读后,让学生反复诵读,可以采取自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等多种形式。通过多次朗读,学生就会整体感知诗词的音乐美和情境美。在理解了诗词的意象,把握了诗词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