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伊索寓言》——钱钟书伊索寓言 古: 今:1 、茹毛饮血 煎炒烹炸2 、草皮树叶 西装革履3 、掘穴而居 高楼大厦4 、两腿走路 汽车火车5 、结绳记事 电计算机6 、从儿歌“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 到钢筋水凝土建筑还要加上防盗门。(人类现代文明的进步)(人类的阴暗面也“进步”了) (1910-1999), 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 自幼受到传统经史方面的教育,为他以后深入研究中国的史学、哲学、文学经典,同时不间断地对西方新旧文化、哲学、心理学等的阅读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无论他的小说或散文,都具有机智隽永的特点,特别是他的讽刺性长篇小说《围城》,更是能够显示他的独特的风格: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刻画人物惟妙惟肖。代表作有:两部著名的学术论著《谈艺录》和《管锥编》,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人 ·鬼 · 兽》和长篇小说《围城》。钱钟书寓言 一种带有劝喻性或讽刺性的小故事,常用夸张手法描写人物或把动植物与无生物拟人化,使深奥的生活哲理和道德教训从简单而又明白易懂的故事中体现出来。 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 6 世纪古希腊被释放的奴隶伊索所编,收集有古希腊民间讽喻故事,并加入印度、阿拉伯及基督教故事,经后人陆续加工,以诗或散文形式发表,共 350 余篇。这些小故事主要是受欺凌的下层平民和奴隶的斗争经验及生活教训、总结,寓言通过描写动物间的关系来表现当时的社会关系,主要是压迫和被压迫者之间的不平等关系。读后感导入读后感总结( 1—2 段)( 3—12 段)( 13 段)从两类人、两种关系入手借《伊索寓言》里九个故事联类引申,表达作者独到之见。全文总结成人容忍、爱护、喜欢──小孩子 (可以卖老,可以自增尊严)厌恨、嫉忌、反感──同辈人 (不可卖老,不能引起别人的尊敬或怜悯)现代人思 慕 ──古代 (并非为敬老,也许是卖老) (居高临下、摆老资格)现代人喜 欢 ──《伊索寓言》 ( 喜欢它也许是只是喜欢其幼稚,也许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成熟)摆出生活经验分析历史现象导出分析目的第二部分“ 它至少给我们三重安慰”应如何理解?“ 三重安慰”都是讽刺。( 1 )“增进我们对于现代文明的骄傲”,实质上就是对于狡猾的智慧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2 )“愈觉得我们是成人了”,“已超出那些幼稚的见解”,实质上是远比古代的人狡猾。( 3 )我们“进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