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如何体现课改新理念 右江区大楞乡安村小学 黄中益素养的多元化,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学习的个性化是语文教学课程改革新理念的主要内容。相对城市来说,农村学生信息量小、知识面窄,教师思想观念陈旧,学校基础设施配套不齐全……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给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实施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新的形势下,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全面体现课改新理念呢?对此,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几点看法。一、结合乡土文化,充分利用地域特点,着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具有实用的写作能力”。这充分体现了课改新理念中“学习过程的实践性”的要求。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写作的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更多还要从丰富的语文实践、社会实践中积累、内化和运用。农村没有城市突飞猛进的高科技,但农村也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空。农村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本乡本土的文体特色和资源优势,利用农村特有地域文化,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查、查阅图书、咨询长辈、讨论分析等各种途径去了解、探究自己的生活环境(如风俗民情、山水概貌等)。并用书面形式(调查报告、专题论文等)把所有收集、分析的材料整理归纳出来。在这样的社会实践中,学生充分发挥积极主动性,不仅锻炼了交际能力,而且增强了收集材料、分析材料、整理材料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完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的教学任务之后,我布置给学生一道语文实践活动作业;观察了解家乡山水的概貌。活动的具体步骤:第一步,学生以个体为单位,独立观察家乡山水的概貌。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积累能力。第二步,学生把初步收集到的信息在课堂上反馈、交流、分类,并根据自身爱好自由组合,选择深入调查的课题。在这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第三步,以小组为单位,利用课余时间用观察、丈量、绘画、拍照、查阅资料、访谈等方法就所选课题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在这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精神。第四步,以小组为单位汇报调查结果,其它小组质疑,全班讨论分析,进一步完善调查结果。第五步,整理书面材料并在班中展示、交流。在这个社会实践、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充分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实践能力。二、联系生活实际,打破学科界限,构建大语文环境,努力开发写作资源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对教学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