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认识长久以来,在传统的课堂上基本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我提问你回答学生是老师的牵线木偶,由教师牢牢地控制着,绝对不能出轨,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权,因此缺乏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沉闷乏味。这样的模式和现状显然不符合我们国家当前强调的教育要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因此改革教与学的方式,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而主动的学、积极的学,就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那么如何才能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和发展呢?下面我想结合教学谈一点个人体会。一、贴近生活,激发兴趣,引起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兴趣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求知识,满腔热情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去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以情激趣,让学生处在一个有感情的氛围中,从而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要善于竞赛促趣,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在竞赛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创设情境,合作交流,提倡合作性学习由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以单一的个体学习为主,重个人能力,轻团队表现;重独立思考,轻群体合作;重师生交流,轻生生沟通。再加上单纯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使一些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经验与人共享,因此我们的学生缺少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不善于与人沟通。而俗话说得好,“三个臭皮匠顶上一个诸葛亮”,在现代社会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已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基本素养。合作不是一味顺从,而是一种相互认同与相互接纳,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培养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参与合作精神,让他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对他们的将来和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当今课堂教学活动中,身为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和能力。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合作交流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