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活起来语文,即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作为一种文化,语文包含着更广阔,更深层次的含义。因此,语文教学不应该是只是抄抄写写,读读背背。应该重在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创新的意识、独特的想象力、自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把语文课上活,把学生教活。然而,大多数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并不“活”。学生在课堂上思维不活,言语不活,缺乏创新意识和想象力,教学方式单一。导致的后果是: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都陷于僵化。这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智慧和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只能限制学生的思维,摧残学生的聪明才智。活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需要给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和活力。教师要站在一个高起点,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有丰富的知识,先进的教育思想,努力锤炼自己的真功夫。不少的学校在举行教学研讨会时,仍然停留在经验层面上的交流,却缺乏教学思想的碰撞。这主要是教师缺乏教育哲学的指导;缺乏教学实践的检验;缺乏教育心理实验的支撑。由一些陈旧的教学观念衍生出来的原则、方法、范式,仍旧在课堂教学上悠然游荡着。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离不开教学参考书,有的干脆抄《教案》。教师上课就照搬教学参考书,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听得厌倦。偶尔让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的表述与“教参”稍有出入的,即使学生的答案是正确的,也判作错误。总之,课堂教学觉闷。造成以上原因,关键是教师本身素质。教师必须接受终身教育,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凭借爱岗敬业的精神和广博的知识分析学生的实际,能动地使用教材和参考书。使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而且能灵活地掌握方法,发展思维和能力。活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育行政部门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领”和“导”上下功夫。首先,彻底改变那些形而上学的检查制度和形式,要创造更广阔的空间,给教师更多教育实践的机会,充分使教师的创造力发挥于课堂教学上。现在,教学管理上的某些规定(如要求教案的格式整齐划一,要求教案的内容越详越好,等等),使得一些本想集中精力搞教学创新的教师,为了应付各种检查,不得不放弃教学实践与研究,专用有限的时间抄写教案。显然这样的备课现状,与改革教学僵化的要求不相适应。现在应该说,备“活”课是为了上“活”课。备课时,教师必要充分考虑的不是学生必须怎么回答,而是学生可能问什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