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教学设计课标分析:《数学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第二学段(4-6 年级)中指出:在本学段中,学生将通过数学活动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获得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并能与他人进行合作交流。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邮票等数学活动,建立“分段计费”的数学模型,综合应用乘法、除法等知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参与数学探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分析:《邮票中的数学问题》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 118-119 页的内容。本节课属于综合应用教学,教材选取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寄信活动为素材,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一方面巩固所学的组合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教学建议分析:在“教学建议”第二学段(4-6 年级)中,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因此,在本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教学,通过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自主建构“分段计费”的数学模型,并应用于现实生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教学目标:1.了解邮票的作用,理解、掌握邮政资费的方法,知道确定邮资的两个因素。2.经历探究确定邮资、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教学重点:树立“分段”的思想并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理解确定信函邮资的方法,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教材课型: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