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探究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教师如果不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学生就会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在《小学数学教学义务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严格、刻苦钻研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认真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查的习惯”。所以俗话说:“与其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教给孩子好习惯。”因为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那么,怎样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激发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一 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上课前一天要整理书包,带齐课业用品,上第一节课时就要教会学生在课桌上如何摆放书和本子,如何放铅笔盒和学具,使学生能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较快地进入学习状态。二、 课堂常规培养 课堂常规,可以根据学校教育总体要求和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简明几条。例如:不迟到、不早退,迟到了或必须早退的,须得到老师的允许才可以入座或离开教师。书写的正确坐姿:端正,握笔姿势正确,眼睛与课本、簿本保持一定的距离;注意倾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勇于表达自己在学习中的意见。积极举手发言,说话声音响亮。认真做作业,做完之后要仔细检查的好习惯。 三 、 培养学生认真作业的习惯1、培养学生良好的做作业习惯 首先,要培养做作业时的良好心态,切岂动作慌乱,思维无序。那样导致作业脏、乱、错,不堪入目。老师得要求学生紧张有序,轻轻地拿出作业本、尖铅笔、文具盒。课堂上文具盒打开后先不要合上,以备随时取文具。作业开始不要先动笔,读懂题目要你解决什么问题,在没有弄懂题目要求之前,一定不要动笔,而应该反复读题目,读懂之后再动笔。写算式、答语前一定要把格式和布局先安排好,让作业看上去干净、整齐、正确。而格式和布局这些问题在一年级辅导作业时就要讲清楚。其次,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不抄袭他人的作业,不一边做作业,一边做其他事情。培养学生认真做事,独立思考的学习品格。再次,培养学生学会自我检查,认真学习,不粗心的学习习惯。2、严格要求 规范书写粗心马虎、格式混乱、书写潦草,都是造成做题错误的真正原因,要保证计算正确,就要克服以上不良的坏习惯。培养小学生规范书写,得从低年级抓起,包括学生作业格式、书写规范、自觉检查等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