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艺术 导入时的提问 导入时,教师往往会通过提问一些与新知相关的旧知识来增强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但是,这里不应该只把这些旧知识简单罗列,还应通过教师的提问,把新知从中引出来,使学生从新旧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中,扩展原有的认知结构。 1、沟通联系,促进迁移 把新知识从“生长点”上引出来,教师必须注意弄清楚所学新知识形成的知识网络结构,针对新知识的形成基础进行提问。如:一年级上册的《认识钟表》一课,知识的形成基础是学生熟悉的日常实践。于是,教师就要注意在导入环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提出问题。如:在日常生活中,你们通过什么知道时间?你会看时间吗?你认识钟表吗?你想认识钟表吗?你想了解钟表的哪些知识?„„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实践进行回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钟表的认识”就自然而然地引出来了。 2、巧设矛盾,激疑促思 矛盾是打开学生思之门的钥匙,有矛盾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因此,善于设置矛盾,揭示矛盾,是创造高质量提问的关键。数学教材中隐含着大量的矛盾,教师要善于发现并通过精心设计提问揭示这些矛盾,巧妙地实施提问,以引起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如教学《圆的面积》,一上课,教师先提出问题:这个圆溜溜图形的面积能用面积单位直接去量吗?促使学生思考。学生已经学会用正方形的面积单位去量多边形的图形,并形成经验。而曲线图形显然用数方格的办法是行不通的,所以这是一对矛盾。教师又问,我们可以用学过的“转化”方法把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如长方形,行不行?怎样转化呢?这样激发了学生对新旧知识技能的矛盾冲突,然后采用置疑法提问,解决问题用剥茧法,层层剥离,促使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新授时的提问 数学课的新授阶段,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的重要阶段,更是让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阶段。因此在这一阶段,教师要注意使得每一“问”都能在学生的学习思考过程中起着点拨作用。 1、连击重点,拓展思路 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理解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规律的探求处设问。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例如,在三年级上册学习“中间、末尾有 0 的退位减法”时,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被减数中间有 0”的计算方法,即:十位仍然不够减,要从百位退 1。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