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林东六小 孙洪霞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学生个体差异,生理、心理、行为、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数学学困生在不断增多,如果教师不及时激发学困生的数学兴趣,正确引导的话,将会影响他们的数学成绩甚至造成不良后果。一、正确认识学困生的表现所谓“学困生”,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自主学习,形成主观惰性,客观被动的消极性学习状态,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我们常见的数学学困生,其思维和行为主要表现为:依赖性强,怕动脑筋,自觉性差,没有刻苦精神;缺乏自信心和责任心,没有养成学习习惯;基础差,缺乏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主要概念不能掌握更不谈定理定义的掌握、分类归纳了;家庭和社会不良现象的影响,不重视考试,缺乏竞争意识等等。二、教师要有一个博爱的心态,课堂内外同等对待对待学习等方面比较困难的学生,教师本人应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公正平等的对待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绝不能厚此薄彼。而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教师往往自觉或不自觉的偏爱学习成绩好的优生,讨厌或鄙视成绩差的所谓“差生”——“学困生”。教师的“平等、博爱”、“一视同仁”的思想、行为、言语等,对于学困生的自信心的建立至关重要。要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埋怨”的原则,对学困生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闪光点和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要表扬鼓励,来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信心。要引导学困生与普通学生一样,在课堂内外,通过数学实验,主动参与,观察总结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大多数学困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主动参与的意识很弱的现象,作为教师在课堂上,应主动从他们熟悉的生活细节入手,举出贴近他们生活的事例,鼓励他们自己去主动探索知识,而不是传授知识,把课堂留给学生,教师则要在适当时间,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一名有所追求的数学教师,更要在课堂之外下足功夫。精心备课,创设有价值的问题情境,认真有效地组织好每一节课的教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个性特点,主动地发展学困生的思维训练,适时的培养和训练学困生主动参与意识和观察思维,培养独立分析和归纳的能力。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机会,让不同智力水平的学困生的思维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困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拓宽学困生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