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长 城 教 学 设 计 123 团小学:徐爱华设计意图:倡导“语文的阅读教学观”是“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核心思想,它告诉我们,阅读教学的过程,其实质是一个“与文本对话和解读”的过程。作为教师,应该是学生对“文本理解”的“引领者”,而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时时处处为每一个学生着想,引导学生将课内外知识,加以有机的结合和拓展,突破教材对学生教育的禁锢和局限,使学生成为“教材的主人”。本案例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多渠道的“知识视野的拓展”,全方位地感受长城,感受中国的“世界遗产”,从而让学生初步掌握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切身体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本课四个生字,结合图画和课文内容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的意思;体会比喻句描写的形象和联想句、总结句的作用。智能目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借助声像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创新能力。重视观察和思维及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情感目标:通过观察、有感情朗读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和高大坚固,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教学重难点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2、展开想象,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知 1、板题: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长城》一课。 2、欣赏图片:学习课文前,我们先来欣赏长城的景观。(师出示长城的视频资料) 3、谈感受:欣赏了图片,你有什么感想呢? 4、激趣:长城——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儿女的骄傲。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评价一下长城吗?(学生说) 二、精读课文,加深认识 (一)齐读句子 1、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质疑: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自由读 1.2 自然段,思考问题:从哪儿可以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 2、交流汇报: (1)长:A、“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B: “一万三千里”:这里运用了(数字说明),山海关在河北省,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在甘肃省,是长城的终点。 (2)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这样磅礴的气势。 (3)过渡:远看长城如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