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学生学习古诗文,一个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传承中华文化。在文化传承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语言知识和能力上的提升。在教学工作中我深深的体会到对古诗文的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背的层次上,应经常地逐步地指导学生理解、欣赏、品味中国古诗文之美,丰富其文化素养。 一、熟读成诵,整体感知 小学生古诗文最主要的方式是“读”,要让学生一遍一遍地读,重复的只是文字,不同的是意境和感悟。在诵读的过程中,把握好既要让学生整体感知,不强调逐字逐句翻译解释,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适当的解释,并从中积累词句的关系。熟读对小学生来说,最具效果的莫过于诵读。说起诵读,其实古人写诗,往往都是在“诵”的过程中完成的。难怪有人说“动声曰吟,长言曰咏,作诗必歌”了。因此,读诗也不应该离开吟咏诵读宋代的朱熹更是进一步提出读书成诵的要求:“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即晓其义也。”所以书声琅琅,“南窗读书吾伊声”,“夜半犹闻读书声”,才是读书富有诗意的境界。 二、理解词句,体会诗意 要进一步领会诗的大意,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字面上读懂诗句。在古诗教学中,就要注意抓住那些关键的字词 ,予以点拨指导,启发引导学生去领会全诗大意。(1)抓诗题:有些诗,从它的题目,就可以知道整首诗到底写的什么内容。如:《春夜喜雨》的教学。一“夜”字,点出雨来的时间,多么善解人意,在万籁俱寂时到来,丝毫不影响白天的游玩、工作;一“喜”字,则诗中表达的感情“呼之欲出”。“春夜喜雨”,学生在读诗题时就可以直接触摸诗人的内心,感悟诗人的情感。(2)抓诗眼:例如王维的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更能理解“异乡”“异客”的感情了;只要抓住一个“独”字,就知道“倍思亲”时的孤单了,更能理解诗人见到别人团圆而自已只影形单的寂寞了。 (3)抓词语:例如,同是写送别的诗《芙蓉楼送辛渐》,只要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就能体会到诗人送别时的感情是不同的。《芙蓉楼送辛渐》写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其中用到了“寒”“夜”“孤”“冰”等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送别辛渐时心中充满了伤感与凄凉,到底送别的辛渐是何人呢?为何这样悲痛呢?一定与诗人的“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