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自信来自于成功或进步的体验。这种体验可以来自实际的成功或进步。这需要孩子自身的努力,也需要父母帮助孩子取得进步。另外,认知疗法告诉我们,直接决定“成功体验”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对事情的认知。事情就在那里,在不同的认知之下,会有不同的体验。所以,我们要学会帮助孩子去发现成功、长处,淡化失败、挫折。 1.学会用三种思维淡定、积极地看问题 遇到挫折,先去淡化消极的体验,再去寻找进步或积极的方面。比如,孩子看到别人舞蹈好而自卑,可以告诉孩子,每个人有自己擅长的方面,比如孩子的性格好、体育好……而且别人可能专门训练过,孩子没练过,舞蹈没那么好就很正常了(很正常,没什么)。 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可以告诉她,成绩波动本身是正常的,我们顺其自然,考得不好也是发现问题的机会(坏事变好事),而且总可以找到有进步的方面。如果孩子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性思维,就会淡化挫折感,获得更多积极体验。 2.多鼓励孩子 自信的人有一种习惯性思维: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优点、进步而非缺点不足;自卑的人则相反,总盯着或放大自己的不足,而对长处和进步视而不见,或觉得不值一提。这种思维模式与父母的引导有关父母多去实事求是地鼓励和肯定孩子,孩子也会习惯于关注自己的优点和进步;父母淡化孩子的缺点和失败,孩子也会有平常心。 父母发自内心的欣赏,会让孩子更自信。反之,如果父母看到孩子长处、优势觉得理所当然,不进行肯定,孩子也会觉得那不值一提;父母对孩子的缺点、失败大做文章,那么孩子也会过分关注自己的缺点、失败。 温和平静的批评,会让孩子理性地看待自己的缺点、不足;严厉的批评则会让孩子放大缺点,而这正是自卑者的思维模式。 以前觉得孩子不听话,老师也说孩子好像总是满足于现状,也就是说不怎么上进,当时还百思不得其解。看维尼老师博文多了,突然有一天想明白了,这是因为我总是觉得孩子做得不够好,对他的鼓励太少,孩子缺少前进的动力,自然也就无所谓的样子了!再看看现在,因为经常鼓励孩子,孩子好像总是很有信心,还说他要怎么怎么样。家长怎样做真的太重要了。 需要注意的是,表扬或鼓励要实事求是、具体。如果泛泛、夸大的表扬,比如你真棒、真优秀、真聪明,会让孩子对自己有错误的感觉,以为自己真的卓尔不群,真的很优秀。而当进入到真实的生活中,体验到别人的真实评价时,就会有挫折感:原来自己不是那样优秀啊!继而焦虑、沮丧,时间长了,反而不自信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