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经济,2013,31(5)摇 E鄄mail:jj@ hhu. edu. cn摇 http:椅kkb. hhu. edu. cn摇 电话/ 传真:02583786350摇第 31 卷第 5 期Vol. 31 No. 5水摇 利摇 经摇 济Journal of Economics of Water Resources2013 年 9 月Sep. 2013基金项目: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2B08814)作者简介:陈绍军(1965—),女,江苏六合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移民社会学、人口迁移与流动、土地资源管理研究。DOI:10. 3969 / j. issn. 10039511. 2013. 05. 015“失海冶渔民安置方式探讨陈绍军1,赵摇 曦1, 王摇 磊2(1. 河海大学中国移民研究中心,江苏 南京摇 210098; 2. 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广西 南宁摇 530000)摘要:地方政府提前收回海域使用权举措的增多,导致利用近海养殖的“失海冶渔民人数日益攀升。现行的“失海冶渔民一次性货币安置方式存在补偿不合理、安置方式单一、可持续性弱等问题,创新现行安置方式对于维护“失海冶渔民合法权益、保障其生计可持续具有重要意义。 以货币补偿和社会保障为核心、就业扶持为辅助、其他“X冶种措施为补充的“失海冶渔民“2+1+X冶 安置方式是对现行安置方式的有效创新;提出完善“失海冶渔民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失海冶渔民社会保障体系、创新就业培训措施三方面的建议。关键词:“失海冶渔民;“2+1+X冶安置方式;社会保障中图分类号:F840. 61摇 摇 摇 文献标识码:A摇 摇 摇 文章编号:10039511(2013)05006303摇 摇 我国海岸线绵长,利用近海养殖历来是渔民的主要生计来源和创收渠道。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沿海地区利用滨海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政府提前收回海域使用权的各种规划和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失海冶渔民规模日益增大。由于我国尚未出台统一的“失海冶 渔民补偿安置法律法规,地方政府在实践中缺乏补偿依据及法律约束,补偿内容和补偿标准的制定存在较大的主观随意性,加之地方政府安置理念滞后,对“失海冶渔民重补偿轻安置,在实践中多采用一次性货币安置方式[1]。 该安置方式单一,忽视了“失海冶渔民在长期以海域养殖为生的背景下,普遍文化素质低下、劳动技能单一的特点,难以保障“失海冶渔民生计的可持续性。 “失海冶 渔民现行的单一的一次性货币补偿安置方式不仅侵害了“失海冶渔民的合法权益,更导致“失海冶渔民面临不同程度的生计困境,部分渔民甚至出现长期依靠低保为生的窘境[2]。 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