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课堂灵动起来发表时间:2013-10-21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 年 10 月供稿 作者:万柳媛[导读] 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 氛□ 万柳媛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 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 ……”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 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 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 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 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 来呢? 1 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 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 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 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 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 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 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 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 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 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 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 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 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 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 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 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 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 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 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 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 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能注意力集 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2 动手实践,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 性认识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再 创造活动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被掌握和 灵活运用。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 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 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 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 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 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 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 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 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三角形的认识”,这是一节比较枯燥 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