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山区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技术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济南 250013) [提要] 管道灌溉技术是贫水山区灌溉经济作物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作者结合多年在丘陵山区从事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的经验,介绍了该种技术的规划设计方法,可供进行管道灌溉规划设计时参考。 [关键词] 管道灌溉 规划设计 1 前言 管道灌溉系统一般由输水系统和配水系统组成,其输水系统一般采用塑料管道(PVC)、铸铁管、钢筋砼管或者其他硬管材;配水系统一般采用 PVC 硬管材,另外还辅助以给水栓及移动锦塑软管等田件配套设施。它具有设计简便、易于掌握、投资少、施工简单、管理方便、单次灌溉时间短、节省水量等优点,因而在缺水山区被广泛采用。作者结合在丘陵山区农村从事节水灌溉工作的机会,参与了鲁中南 11 个县(市、区)兴建的 209 处小型管道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与施工等工作,发展节水灌溉面积 15445 亩,有些工程已运行了 12 年之久,目前仍正常运行。 在丘陵山区,管道灌溉工程一般以井水、塘坝水及河道水为水源,主要为提水灌溉工程,需要动力,需要支付能耗费和机电设备维修费,因而其建设投资比自流灌溉工程高。因此在选择灌溉作物时应以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为主,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2 灌溉面积的确定 在丘陵山区,由于水源水量不是很充分,因而单项工程灌溉面积的选择不易过大。据我们的实践经验,对一般的小型管道灌溉工程,单处工程灌溉面积一般以小于 300 亩为宜,多数在100~150 亩之间较为合适。因此,在确定灌溉面积时要充分考虑到水源的出水量、投资的承受能力及灌溉作物在灌溉期的需水强度等因素的影响,可按下式计算: A=Q×T×t 日/w 毛 (1) 式中 A——灌溉面积(亩); Q——水泵出水量(m3/h); T——设计灌水周期(d); t 日——系统日工作时数(h); w 毛——毛灌水定额(m3/亩)。 按(1)式确定的灌溉面积,还需要用水源的实际出水量进行校核,可按(2)式进行: A×I≤Q 水×T 年×24 (2) 式中 A——按(1)式确定的灌溉面积(亩); I——灌溉作物的灌溉定额(m3/亩); Q 水——水源的实际出水量(m3/h); T 年——每年灌溉的时间,一般为 40~50d。 对于(2)式而言,如果成立,则说明确定的灌溉面积正确;反之,则需更换水泵,重新计算灌溉面积。 3 管道灌溉工程管网系统设计 3.1 灌溉系统工作制度的确定 在进行总体规划时,为节省投资,灌溉系统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