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 在烈日和暴雨下执教:蓝建熬教学目标1.认识旧社会城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激发以新社会的热爱。2.了解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 认识自然环境的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与表达中心的关系。教学难点 写祥子在烈日、暴雨下拉车所受的煎熬及其心理活动,以及自然环境描写对深化主题的作用。教学时数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过夏天吗?你们在夏天都干些什么呢?你们知道在旧社会里穷苦劳动人民是怎样生活的吗?二、老舍和作品简介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1951 年获“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 节选情节:祥子已经成了家,有了家庭负担,而且妻子怀了孕,他不得不更加卖力地拉车挣钱,维持两口人的生活,并且准备小生命的出世。祥子的心理和生活的急剧变化,痛苦生活的无望、无聊,就是从此开始的。三、读课文,思考:1、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干什么?文中描写了祥子哪几种环境下拉车的经历?明确:一(1—6):烈日下拉车。 二(7—16):暴雨下拉车。2、文章以偏正短语为题有何作用?明确:突出恶劣的自然环境,衬托祥子拉车生活的痛苦和遭遇的悲惨,表现了作者对旧社会黑暗、残酷的憎恨和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四、分析讲解课文1、读 1—2 节:作者是怎样描写烈日的?从哪些角度运用了哪些方法?明确:①先总写:“发了狂”、“下了火”“憋气”——赤日炎炎、热到极限、无法忍受;②再细写:A、街上的柳树 B、马路上 C、便道 D、狗 E、骡子 F、小贩们 G、柏油路 H、拉车的——侧面烘托。 ——运用白描、拟人、排比、比喻、夸张写烈日下拉车艰苦危险。2、读 3—5 节:作者是怎样着意刻画祥子的矛盾心情的?文中抓住哪一细节刻画祥子在烈日下为生活煎熬?明确:A、痛苦与矛盾,饱含着多少辛酸与无奈,承受着多少痛苦;文中以夸张的语言,贴切传神的写出人们在炎热天气的感受。B、从“空中”“屋顶”“墙壁”“地上”“从上至下”着力写阳光暴烈;烈日的威力无处不在,祥子心理畏缩与烦躁。C、从视觉、听觉、嗅觉三方面重点写阳光的声、色、味,突出祥子在死亡线上为生活而卖命。3、小结:写烈日,突出祥子如何在酷暑下受煎熬。这部分的景物描写烘托了祥子的心理和性格,揭示了他的痛苦生活遭遇,推动了情节发展,表现了主题思想。第二课时一、朗读第二部分,分析讲解:1、“午后一时——一天里最热的时候”祥子“又拉上了买卖”,这时他的心情如何?明确:天气的酷热已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