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 “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 …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所以……开始在社会上运动 …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 梁启超 1922 年《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 1 )中国“在器物上感觉不足”的背景是什么?采取什么措施?( 2 )在“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从制度上感觉不足” “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的三类人当中,材料的作者应属于哪一类?材料中所说的“在社会上运动”具体指的是什么事件?( 3 )“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的代表人物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 问题 1 :背景两次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入侵中国。措施是发起洋务运动。问题 2 :作者属于第二类,认为中国在制度上不足。“在社会上运动”指维新变法。问题 3 :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915 )•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1915-1917 )• 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1917 后)本课导读影响内容背景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转变兴起民众实践十月革命五四运动《青年杂志》191719151919发展新发展课标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020406080纱厂纱锭资本(百万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1911 年1919 年民主共和民主共和尊孔尊孔 ·· 称帝称帝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短暂的春天短暂的春天““ 二十一条”二十一条”1915 年的中国? 政治: 袁世凯接受 “ 二十一条”,民族危机加重;妄图复辟帝制, 破坏民主;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 民族资产阶级 力量壮大, 要求实行民主;新旧冲突文化尊孔复古民主共和新文化运动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 1915 年的中国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 、兴起的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吾国之社会,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新 青 年 》北 京 大 学陈 独 秀 、 李 大 钊 、 鲁 迅 、胡 适 、 蔡 元 培1915年陈独秀《新青年》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指导思想主要阵地活动基地代表人物基本内容民 主 、 科 学(前期 ) 北京大学始建于 1898 年戊戌变法时期,称京师大学堂。辛亥革命后改称北京大学,旧北大官僚气、衙门气甚重,科举时代遗留下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