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研讨会开幕式讲话 邓小平同志在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对党的建设问题都作过许多重要论述。特别是党的十一届**全会以后,他在领导全党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中,始终着眼于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新时期具有强大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核心,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涵盖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各个方面,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学说和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在这里,我想联系组织工作的实际,着重就邓小平同志关于党的组织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论述,谈一点学习的认识和体会。 (一)邓小平同志突出强调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粉碎“四人帮”后,面对“文革”遗留下来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上极其混乱的状况,党的十一届**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为保证正确政治路线的贯彻执行,邓小平同志花大气力抓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他认为,如果组织路线解决不好,正确的政治路线的实行就无法保证;而解决组织路线的问题,关键是要解决人的问题。他以巨大的政治魄力,领导全党平反冤假错案,落实干部政策,并对各级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和充实。实践证明,这些重大举措,对于从组织上保证党的十一届**全会制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二)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强调要实行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随着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针对当时存在的干部队伍年龄老化、知识和专业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邓小平同志创造性地提出了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党第 1 页 共 4 页的十二大把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写入党章,成为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根本指导方针。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要实行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并提出了建立“第三梯队”的构想。他带头亲自考察、了解和发现优秀年轻干部。在他的倡导下,从1982 年到 1990 年,全国共提拔 72 万多名中青年干部担 XX 县区级以上领导职务,同时有 526 万多名老干部陆续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在推进干部年轻化、实现新老干部的合作与交替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三)邓小平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