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读意 说画悟境——小学高段古诗教学策略初探 黄陂街小学 吕婧芬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词,以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但是,古诗毕竟是古代人用古代语言写的,洗炼含蓄,既有极强的跳跃性,又有耐人寻味的言外之音,跟现代人用现代汉语写的诗比起来较为难学,这是事实。首先,根据古诗的特征,找出教学难点,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是教好古诗的前提。其次,从教学对象看,由于时代距离年龄差异,有些诗篇要想让儿童真正了解它,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策略,作一些必要的补充,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整体感悟意境,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进而在有限的课堂内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 由于时代差异、语句浓缩能,我们的古诗词教学长期被教不出味困扰。近几年,古诗词教学被专家、一线教师空前重视。下面我将简单谈谈自己在高段古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听音。课堂上用音乐渲染情境氛围的手法并不新鲜,然而古诗词又与音乐有着不可剥离的渊源。上古时,“诗、舞、乐”一体,随着时代的变迁,诗以一种独立的面目出现,但它仍然与音乐有关,故仍旧称为“诗歌”,“词体”渊源亦不必言喻。此时再拿古诗词与音乐攀旧亲,首先是考虑到音乐给人的听觉冲击能缩短情感距离。古人云:“志不强者智不达。”志者,感情也。可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是语文教师职业行为的一种需要,也只有饱含感情的知识,学生才乐于理解、接受、记忆和运用。目前我们小学语文教材所收编的古诗中,反映唐宋情境的居多,使现在的儿童难以感知和体会,容易造成理解上的障碍,从而产生厌学心理,给古诗教学带来一定难度。若能在教学中,积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恰到好处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这一难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当然,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有多种方式,如讲故事、演剧情等,其中教师拥有良好的语言素养是最扎实常见的方式,而借助恰当的音乐是最轻巧便捷的方式。音乐是把语言文字融于委婉连绵的乐曲之中,通过有节奏、旋律或和声的人声表现出来的一种艺术。美妙的音乐能引发学生无尽的想像。小学古诗配乐欣赏过程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创造过程,由于每个学生的经历不同、文化素质不同,对古诗的理解也有所不同,因而,教师要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让学生认真聆听古诗音乐,展开想像的翅膀,在音乐天空中翱翔。通过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