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中立《父亲》 叙事散文 作 者 简介•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学生运动。 1948 年 8 月因贫病在北平逝世,年仅 50 岁的。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称赞他:“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著有散文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背得美文三百篇 不愁笔下无佳作朱自清与叶圣陶与夫人合影《背影》,一篇娓娓道来的文字,何以在文坛不朽?正在于它是一记情感的重锤,重重地敲击在人的心灵共鸣点上。在这里,背影的一瞬化作了永恒,一个背影力敌万语千言的倾诉。背影,恰似一道情感的闪电,照彻千千万万颗赤子之心。 江泽民同志为纪念朱自清逝世四十周年题词写作背景《背影》写于 1925 年 10 月,当时作者在清华大学任教。 1917 年冬,作者祖母去世,父亲朱鸿钧原任徐州烟酒公卖局局长,被解职两手空空,还欠下五百元外债, 。文中的“祸不单行”正是指这两件事。作者当时在北大哲学系读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到了扬州,父亲将金银首饰都拿出来,又当了一件狐皮袍,才还上欠债。又借钱办了丧事。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车站惜别。阅读训练 听读课文:用下列符号进行圈点批注 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不能理解的词语用横线,认为用得好的用方框。 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和问号。 注意父亲的语言、动作、背影和我的眼泪。思考讨论1: 请找出本文的文眼。(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2:“ 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 ? 什么地点 ? (二年前的冬天 , 徐州 )3:“ 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a: 祖母死了 b: 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 祸不单行 , 家境惨淡)4 、文中一共几次写到了父亲的背影? 思 考 讨 论<2>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3>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4>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1>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5 、儿子总共流了几次泪,为什么流泪?悲哀之泪: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感动之泪:望父买橘,父子离别。感伤之泪: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