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为新航路开辟时期的帆船。新航路的开辟是人类历史上重大事件,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此人为中国清朝的乾隆皇帝。他在位时使清朝达到了强盛的顶峰。但是,从乾隆后期开始,中国逐渐在世界近代化的大潮中落伍了。此图为拿破仑骑在战马上的英姿。拿破仑成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他对内改革,对外战争,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 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中,中国人的科技水平一直屹立于世界之巅,而中国人在物质上的富足与体制上的完备更让世人惊艳,如马克 · 波罗就把中国描述成一个遍地黄金的梦幻国度。但随着工业文明的车轮轰轰滚动,创造无数奇观的中国人却被钉在落后的耻辱簿上久久无法翻身。 是什么导致了中国的落后?为什么会这样?被称为“沉睡的巨龙”的中国难道只有在梦中才能追寻失落的辉煌吗?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外诸多学者,至今没人能给出满意答案,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让我们细心查找,努力发现,看谁能解答其中的一二 …… 在人类六千年文明史上,中国曾经有四千多年走在文明发展的前列。世界各国学者普遍认为,直到 16 世纪,中国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仍居世界前列。 18 世纪与 19 世纪的交叉点,是中国历史坐标系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点。这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发展水平由远远超出的两条曲线逐渐接近相交后,又迅速向反方向拉开距离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在工业革命发生以来的二百多年间,中国从 18 世纪的世界一流强国下降为 19 世纪的世界二流国家,到 20 世纪初又跌落到世界三流国家的境地。 瓷器、钟表、呢绒,这些手工业品,原本是由工匠们在小作坊里制作出来的。 15 世纪前后,英国有很多这样的作坊,开办呢绒作坊 工匠,要先从离家几千米外的市场上买回一些羊毛,这些羊毛只够织一两匹呢绒。通常,他自己纺线织布,家里人帮忙;人手不够的时候,还会收一名学徒,或者请两名妇女来帮忙。几天后,他把织好的呢绒拿到市场上卖掉,顺便再买些羊毛回来。早期手工作坊 作坊的特点: 生产人员少,没有分工;购买原料、生产全过程以及销售均由作坊主承担;规模小、产量低;组织形式以家庭为主,有时收一两个学徒(学徒不领取工资,依附于师傅即作坊主)。 工匠来到市场购买羊毛,说明了什么 ? 工匠为何短短数日就要奔波市场一次 ? 这又说明了什么 ? 工匠在作坊中亲自参加劳动吗 ? 学徒帮工与工匠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 众多类似的作坊都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 一、工厂从这里发展而来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