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似论与问题情境 【摘要】:世界上的事物,虽然千姿百态,但究其内在的本质,都有其相同的哲理,当我们摸清了事物各自迥异的个性后,就需要开始去寻找它们内在的共性,这才是一个明哲、智慧的做法,也是认识事物的最好途径。我们现在实施科学教育,致力于开发少年儿童的潜能,必然要上靠哲学的统领,下靠思维科学——特别是脑科学——作为物质基础。思维科学与学习理论的关系甚为紧密。思维科学中的相似性理论——相似论,对学习科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关键词]:相似论、情境创设、提问策略 [引言]纵观中外基础教育,我们发现:国外基础教育的课程重应用,重实践,重创新,重生活知识,重职业技能;我国的课程是重书本,重理论,重积累,重抽象知识,重应试技能。国外的教育注重使学生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人生;我国的教育注重使学生了解应试,了解书本,了解社会等级,了解生存竞争。国外的孩子在最善于幻想的时候受到了赞赏而发展了想象能力;在最有表达欲的时候受到了鼓励而发展了表达能力;在最喜欢动手的时候受到了训练而发展了动手能力;在最有好奇心的时候得到了机会而发展了探索能力。而我们长期以来把靠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而获得的应试能力当做了基础好,完全掩盖了我们学生综合能力水平低,基础差的实际现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提出素质教育。我们的目标是使人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持续发展。教育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年)作为国家规模的第八次课程改革的一幅蓝图,突出了四个特点:⑴ 关注传统文化和基本道德的熏陶;⑵ 掌握世界通用的知识,培养沟通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强化全球意识;⑶ 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⑷ 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空间和学习方式的弹性化。《纲要》对我国 21 世纪初基础教育的发展作了全方位的规划,从改革理念到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策略,课程评价等都有具体的规划和规定。现在我想从相似论的观点谈一谈课堂教学实际操作中的原则和策略。一、什么是相似论已故的著名科学家高士其先生在给《相似论》所写的《序言》中写道:“世界上的事物,虽然千姿百态,但究其内在的本质,都有其相同的哲理,当我们摸清了事物各自迥异的个性后,就需要开始去寻找它们内在的共性,这才是一个明哲、智慧的做法,也是认识事物的最好途径。只有这样才能掌握大自然的运动规律,从而站在哲学的高度,通晓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真谛。”对于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