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类的水解》的教学设计:课 题盐类的水解(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2)、使学生了解盐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的关系。(3)、使学生理解盐类呈酸碱性的原因,初步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4)、学会简单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5)、使学生能区分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6)通过实验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盐类呈酸碱性的原因。教学难点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分析。教学方法问题——实验——讲解——小结——精练。 教学用具实验用品,多媒体设备。课 型新授课教学过程(提问)溶液的酸碱性与 C(H+)和 C(OH—)相对大小的关系。(引入)酸溶液一定呈酸性,碱溶液一定呈碱性,那么盐溶液一定呈中性吗?(实验)测定 NaCl、NH4Cl、CH3COONa 这三种盐溶液的 pH,(提问)(1)试纸放入溶液中吗? (2)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吗? (3)如果用同一玻璃棒测不同溶液的 pH,玻璃棒应如何处理?(小结)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有些盐溶液呈酸性,还有些盐溶液呈碱性,(过渡)我们知道,盐溶液中的 H+和 OH—都是由水电离的,而水本身电离出第 1 页 (共 4 页)的 C(H+)和 C(OH—)相等,所以盐溶液都应该呈中性,为什么某些盐溶液呈酸性,某些盐溶液呈碱性呢?这是盐水解的结果,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三章第三节——盐类的水解。(说课)盐类的水解这一节是以前学过的平衡移动原理、电解质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等知识的综合运用,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通过实验知道盐溶液不一定呈中性。(2)、了解盐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的关系。(3)、理解盐类呈酸碱性的原因,初步掌握盐类水解的规律。(4)、学会简单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5)、能区分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电离方程式。(讲解)盐的酸碱性与盐的组成的关系。(讲解)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强酸强碱盐的定义。(提问)为什么强酸弱碱盐呈酸性、强碱弱酸盐呈碱性、强酸强碱盐呈中性?我们先来学习强碱弱酸盐的水解,以 CH3COONa 溶液为例。(讲解)CH3COONa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电离情况;以及呈碱性的原因和水解的离子方程式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过渡)我们再来学习强酸弱碱盐的水解,以 NH4Cl 为例。(讲解)NH4Cl 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电离情况;以及呈酸性的原因和水解的离子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