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思维过程 引导数学思考—— 一年级上册《比一比》教学与思考江苏省海安县实验小学 周时梅 226600在与新教材亲密接触的半年里,深感新教材不仅需要我们思考怎样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需要我们关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他们学会数学思考。《比一比》是学生跨进小学后不久就学习的内容,如何上好这节课,我作了这样尝试的:一、借助动手操作,初探比的方法。1.比长短。师:(出示例题情境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生:有小朋友在跳绳、滑滑梯,还有路灯、果树……师:观察两个跳绳的小朋友,你能看出他们手中的跳绳,哪根长一些呢?生:红色长。师:你怎么知道的?生:看出来的。师:在比较两样东西时,我们用眼睛看常常就能看出差距。不过,在不能准确知道到底哪根绳子长时,我们咋比呢?生:让他们停下来,把绳子放在一起比。师:(拿出两根绳子)我这里有两根绳子,谁来演示一下怎样比出它们的长短?(请几个学生动手操作……)师:观看了他们的做法,你觉得怎样做最好?生:把绳子一头对齐,看另一头谁长,它就长一些。2.比高矮。师:这幅图上,有两个小朋友站在滑梯上,哪个人个子高呢?生:一样高。师:为什么一样高?生 1:因为他们的头一样平。生 2:不对,穿绿衣服的小朋友高。师:你是怎么想的呢?生:他站在下面一个台阶,如果站上去就高了。师:你是说他们站的台阶不一样高,这样比的话不准确。那怎么比才准确?生:让他们站一起比一比。师:(出示情境图和可以移动的小朋友)谁来移动一下图片,让两小朋友站一起比高矮。(学生动手操作)现在我们一眼就看出穿绿衣服的小朋友高。这种比法和刚才比绳子长短的方法有联系吗?生:方法相同,都是一头儿对齐了,然后再比。3.简单运用。师:这幅图中,还有哪些物体之间可以比一比长短和高矮?三根绳子同时比长短,你会比吗?……【思考:学生在学习比一比这部分内容之前,或多或少都有在生活中比较物体大小、多少、长短、高矮的经验。但是,这种经验很零散,更没有上升到方法层面上。本节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调集学生的原有经验,将思维过程外化,然后基于操作和比较经验再来探究比较方法的关键点,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环节简洁。最后充分挖掘例题的情境图,鼓励学生自己提出有关比较的问题进行多次的比较活动,让学生反复体会比较的方法。】二、变换比较情境,提升思考要求。1.比轻重。师:小朋友们已经会比高矮、比长短了,现在我们再来比比轻重。你的数学书和橡皮,谁轻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