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三节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自然界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矿物燃料的燃烧;人类、动植物的呼吸;动植物尸体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分解,其他有机化合物的燃烧等都会产生二氧化碳。二、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在地窖,山洞或者干涸的深井底部要做灯火实验)三、二氧化碳的奇妙变化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A、在通常情况下,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几乎无味的气体。CO2加压降温后变成无色的二氧化碳,继续降温可编程雪花状固体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可以用向下排空法收集气体)(1.977g/L)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加压会溶解得更多。(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气体)1L水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气体D、固体二氧化碳叫“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在-78.5摄氏度直接升华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A、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可以用来灭火)两只蜡烛的实验实验现象: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实验结论:1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2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水碳酸CO2H2OH2CO3碳酸受热:碳酸二氧化碳+水H2CO3CO2H2O石蕊是一种有机物,其水溶液呈紫色。当它遇到酸性溶液时,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当它遇到碱性溶液时,颜色由紫色变为蓝色。实验室里常用石蕊试剂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C、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此反应常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存在)反应文字表达式: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Ca(OH)2CO2CaCO3H2O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新物质的反应四、二氧化碳的制备(固液常温型)如过氧化氢制氧气1、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A、反应原理(文字表达式)碳酸钙+稀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不用浓盐酸的原因(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不用稀硫酸的原因(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使之与稀硫酸脱离接触,使反应不能继续进行)B、收集的方法向上排空法(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用排水法(能溶于水)C、操作步骤1、检查装置气密性。2、将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放入瓶中。3、塞上塞子。4、由长颈漏斗中加入酸液。5、收集气体D、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就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E、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火焰熄灭,证明已收集满。2、工业制备二氧化碳的方法高温煅烧石灰石(文字表达式)碳酸钙氧化钙+二氧化碳课堂练习1、常温下,当碘与镁化合时,速度很慢,若滴入几滴水,则反应变得很剧烈,则水的作用是()A、氧化剂B、反应物C、催化剂D、还原剂2、小宇同学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他把细铁丝绕成螺旋状,一端系在一根铁丝上,另一端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后迅速把铁丝连同火柴一起插入集气瓶下部(没有接触到细沙,如图所示),但不见铁丝燃烧,反复实验均未成功。他认为可能导致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三种:A.铁丝表面有锈迹,影响了反应的进行;B.点燃火柴后立即将它伸入瓶内,火柴燃烧消耗了氧气,不利于铁丝的燃烧;C.火柴燃烧时有大量的热量放出,将铁丝和火柴迅速伸至集气瓶下部,因热胀冷缩之故。瓶内氧气会膨胀逸出,使铁丝无法燃烧。根据以上假设,请你对他的失败原因做出相应改进:A:;B:;C:。3、能用于鉴别空气、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最简单的方法是()A、带火星的木条B、澄清石灰水C、燃着的木条D、紫色石蕊试液1C2A:用砂纸把铁锈打磨掉;B:等火柴燃烧掉一大部分后再伸入集气瓶;C:将铁丝和火柴慢慢由上到下伸至集气瓶下部.3C第七课时奇妙的二氧化碳(1)【课前预习】1、我们知道,没有氧气,人类无法生存。如果没有二氧化碳呢?为什么?2、你已经知道的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哪些?【课堂练习】3、二氧化碳是一种密度比空气,色的气体。固体的二氧化碳叫,它可以直接,同时大量的热,能用于、。4、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①燃料燃烧②光合作用③动植物呼吸④微生物分解作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