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井田开拓巷道布置(第十八章内容)本章为井田开拓部分的重点,第二章是基本概念,第三章是开拓方式,而如何确定有关参数及方案,如§2.3 中开拓方式所解决的问题中,井筒位置,水平标高的确定,水平大巷的布置,是本章的主要内容。§4.1 井筒位置的确定 (书上§18.3)位置的确定不能从一方面考虑,从开拓布局的整体考虑,如水平的位置,大巷的类型等,它们相互影响。合理的井筒位置应考虑地面情况,井下地质以及生产情况。一、对地面布置工业广场有利每个矿井,都有地面生产系统,行政管理系统,需占有一定的面积的土地。1、场地足够。布置地面生产系统及其工业建筑、行政管理系统。如主付井(绞车房)、洗(选)煤厂、煤仓(场),装车站,办公楼,宿舍,食堂 ,浴池等。(一般情况下,工业广场的面积为:大型井 0.8 ~ 1.1 公顷/10 万吨,中型井 1.3 ~ 1.8 公顷/10 万吨,小型井 2.0 ~ 2.5 公顷/10 万吨)。2、少占农田,不占良田及重要文化古籍和园林,要避免村庄搬迁及河流改道;3、有较好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避开滑坡,崩岩,溶洞,流沙等地段。森林地区应与林地有足够的防火距离。4、避免井筒和工业广场遭受水灾。井口位置高于最高洪水位,工业广场不受洪水威胁。(解释最高洪水位的意义)5、便于矿井的供水,供电,运输,便于排污,排矸的处理。不影响居民生活。6、充分利用地形,使地面生产系统合理,尽可能少平整土地。对于平硐开拓,主要考虑地面,若地面无太大的限制,则可考虑井下。二、对井下开采有利应使井巷工程量,运输量,维护量,通风效果上达到较佳水平,使工业广场压煤量达到合理。1、走向的位置:在储量中心。此时,运输量最小,通风费用最低,水平接替易。(解释运输量、通风问题)2、倾斜方向的位置1)、斜井:多数在井田边界外。主要考虑地面和所选用设备所要求的倾角而决定地面的位置。2)、立井:主要是第一水平工程量,总工程量和工业广场煤柱的关系。越靠上部,煤柱越少,初期工程量较少,但深部工程量可能大,延深生产环节多等。(图 18-10)参考意见:(1)、急倾斜:边界外(图 18-11)(2)、近水平:按地面要求(3)、其它:尽可能靠上一点,减少煤损。(4)、底部有特殊岩层时,具体分析。三、对井筒和井底车场掘进和维护有利的位置1、要使井筒尽可能不通过或少通过流砂层、较厚的冲积层及丰富的含水层; 2、要使井筒不通过地质破坏激烈的地带及受采动影响的地区;3、井筒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