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红旗渠感想体会六篇 下面是文秘网的小编为各位收集的参观红旗渠感想体会六篇,请您参阅。如您需要符合您实际要求的,那么您可以点击网页两侧的 qq:4000121855 和在线客服,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一对一服务哦。 【篇一】 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的红旗渠参观学习,作为新入职的同志,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种实地的学习。在短短的两天时间内,通过“观、听、感”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参观学习,让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震撼和洗礼。 观——人工天河太行红旗渠 在大巴车上,看到红旗渠的纪录片;在红旗渠纪念馆,看到墙壁上一张张因为缺水而干枯的面庞;在青年洞,看到如此陡峭的悬崖,在这样的环境下,水竟然已经贵过了人命。我作为一名 95 年后出生于南方小镇的人,实在是无法想象在如此缺水的境况下,林县人民到底是如何生存下来的,说句玩笑话,我可以接受没电的生活,但是绝对不能缺水。可想而知,当初的林县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能够感受到林县人民的开山掘路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这是他们生命的信仰和力量。 听——干部学院老师全面解读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里,林县人民不靠天,不靠地,不伸手向国家要钱,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他们削平了 1250 座山头,架设 152 座渡槽,开凿 211 个隧洞,挖砌土石达 1515 万立方米,如果把这些土石筑成 2 米高,3 米宽的墙,可以纵贯祖国南北,将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 这是林县党和人民的智慧与勇气,是一面永不褪色的伟大旗帜。 感——精神信仰造就伟大理想 在参观途中我就在想。这样一个工程如果放到现在,将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明知道会有牺牲,现在还会有人愿意参加吗。我不说我愿不愿意,就单说在纪念馆第 1 页 共 9 页的那个玻璃道,透明的玻璃底下是缓缓流淌的红旗渠水,大概也就是七八米高。但是当我脚踏上去的那一刻,我由内心散发出一种恐惧感,我双脚颤巍巍的走完了这不到 5 米的玻璃道。那当初的林县人民呢。他们在悬崖峭壁上,开山掘渠,是有着多大的勇气和无畏的精神。五十多年弹指一挥间,今天的我们无疑生活在幸福的时代,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个人,社会,国家,在精神层面上,在经济水平上,仍存在的机遇与挑战。我们的确已经有了经济基础,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仍旧需要学习红旗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