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算法》读后感,做决策的基本原则 做决策的基本原则 –读《生活中的算法》有感 原创:melissa 这本书讲计算机算法在生活中做决策的应用,把原本书本上学的基本算法跟日常生活结合起来,新鲜而独特。大家都在路上,常有朋友来交流他们的困惑、思考及接下来怎么走,这些年来自己也面临一个又一个抉择。昨天一位朋友咨询,我很怕做成人生导师,就实在地讲了讲自己选择时的一些考虑。结合这本书,我归纳一下,把自己的体会和书里的理论结合,算作读后感吧。 面临选择,尤其是重大决策或者不确定性高的时候,如何考虑呢。以下几个原则我觉得非常重要且一直身体力行: 后悔最少原则(regretminimizationframework)。创业是件高风险性的事,常被问起当初是怎么决定走上这条不归路。读了这本书,才发现我的答案原来和 jeffbezos 一样。bezos 称之为”后悔最少原则”。他当初决定从投资公司辞职创办amazon,是这么想的:当他 80 岁回顾时,希望后悔的事最少。他觉得 amazon 是可能做成的大事,去尝试即便失败了,也不会后悔。如果不尝试,那以后每天都会在后悔中度过。所以,对他来说,非常容易的决定。这也是我抉择时第一考虑的因素,因此,大事上我从不纠结,followmyheart(我的心清楚哪个会无悔)。 决定时纠结,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不确定性。社会发展越来越快,追求成长的朋友们又希望不断挑战自己尝试新的领域或角色,面对的不确定性就更大些,这是必然的。这种情况下,有两点很重要。 一是乐观。做一件事,通常有几种可能的后果。选择那个最乐观情况下结果最好的方案(upperconfidencebound),充满激情地去做。之前觉得一句话说的很好: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现在有些明白背后的道理。对于新的事物,风险大多事先都能看到。因为没有做过,失败几率大,人有第 1 页 共 2 页hindsightbias(即事后诸葛亮),所以悲观者就往往正确。而只有冒着风险去做,才有成功的可能。明白风险而敢于尝试,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乐观(对他人有信心对事有信心),所以乐观者会往往成功。 二是要清楚,任何一个选择都有取舍。简单到吃饭,可以去家吃过的餐馆,也可以试没去过的,各有利弊。那如何选择呢。这里要考虑多个因素,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预期时间的长短。如果你刚搬到一个新城市而且打算住很久,多尝试几家餐馆更好,找到喜欢的以后可以吃很多次。反之,如果你马上要离开这个城市,那去新餐馆没有多少意义,还是去最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