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周新的体会 踏著晨曦去勞動,不管睡眼惺忪,不管揮汗如雨;忍著酸痛去勞動,不管灰塵彌漫,不管氣喘吁吁。從樓梯掃到走廊,從牆壁擦到玻璃,一天的勞動課,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苦中有樂,酸中有甜,留下不盡思索。 勞動創造了美,它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完美結合。在我們的汗水澆灌下,一棟教學樓裡裡外外煥然一新——從垃圾散亂到窗明几淨,這凝聚了我們的無盡心血。 為期一周的勞動周活動正式拉開序幕,我是迎賓隊的一員,每天早上 7 點 40 跟中午 12 點 40 要在學校綜合樓門前做迎接師生的工作,工作後還要跟公益勞動隊一起進行學校的清掃,雖然很累但是我覺得特別充實。 勞動培養了我們吃苦耐勞的精神。以前的我,是一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小太陽”。在家懶懶散散,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初上勞動課,感到新鮮。上完一天,腰酸背疼。 勞動培養了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它使我認識到。課本知識是不夠的,應積極投身於社會實踐,經風雨,見世面,豐富人生閱歷,為以後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 勞動還培養了我們的責任心,使我們樹立了要回報社會,回報人民的人生觀。它使我們認識到: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我要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盡職盡責,鞠躬盡瘁,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努力做一個合格的社會主義新人。一周的勞動如白駒過隙,但它使我的思想發生了質的飛躍,它促使我早日摒棄那些“小太陽”的思想,從而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將會在漫漫人生路上勇挑重擔,銳意進取,不畏艱險,奮發有為。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唯讀聖賢書”只是古代讀書人的美好意願,它已經不符合現代大學生的追求,如今的大學生身在校園,心兒卻更加開闊,他們希望自己盡可能早地接觸社會,更早地融入豐富多彩的生活 對於這次勞動,一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許多人第 1 页 共 14 页的看法不盡相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模式,我們有理由走自己選擇的人生路,只要把握住自己,掌握好學習與打工的分寸,肯定能把大學這個人生階段過得豐富多彩。 勞動的途徑或者形式多種多樣,只要是對社會有益,對自己積累人生經歷有益,還能夠有少量收入,就可以毫不猶豫的參與其中。從這次勞動中我懂得:對於結果,我們應該有這樣的胸襟:不以成敗論英雄,不一定非要用成功來作為自己的目標和要求。人生需要設計,但是這種設計不是憑空出來的,是需要成本的,失敗就是一種成本,有了成本的投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