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教育读后感 文中还提到了“倾听教育”他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主体性,而这种主体性建立在他的能动性基础上,而这个能动不是随心所欲、任意而为,读后感《倾听教育读后感》。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发现有一些学生还没有等老师提问,或老师提问才说到一半的时候就抢着回答,所以说倾听也是一种能力,或是一种道德。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挺多的是想回答问题,而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于是就脱口而出。而高年级学生更多的是对教师所授内容不感兴趣,思想就开始神游了。 文中有关于“德育”与“心育”的选题。倡导学生要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这使我想起了这两天班中发生的事。我们班级的孩子整体比较乖巧,各方面常规都较好。可是在与他们的谈话中,我却发现,有个别学生对老师有抵触心理。有时老师轻轻拍拍他的肩,他就看作老师在体罚他。对老师布置作业也会抱怨不停,甚至写纸条给老师,要求老师少布置些作业。我想孩子形成这样的心理,家庭因素很关键。我相信在一个尊师重教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道德水平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父母的一些不当言论直接影响到孩子是非判断的认知。 总之读了本章内容,使我写作的思路又宽了一些,正所谓生活中处处有故事啊。 第二篇:倾听生命读后感倾听生命读后感 小孩子经常会问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我没问过我妈妈这个问题,因为我从《倾听生命》丛书中找到了答案,不仅了解了生命的诞生,更学习了生命的本质以及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读书之余我不禁联想到不久前发生的四川雅安地震,在那场可怕的灾难中,许多孩子被救了出来。当消防员找到他们的时候,发现他们都被妈妈紧紧护在身下,而妈妈已经不幸遇难。妈妈们用自己的生命换得了孩子们的幸存。这伟大的母爱发人深省,是生命意义最好的体现。孩子的生命本来就是妈妈给的,而在危难来临时刻,妈妈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孩子,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生命崇高,生生不息。我想起语文书里的《生命第 1 页 共 6 页桥》一文,文中写道“顿时,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老羚羊为了保护种族的繁衍,不惜以自己的死换取年轻羚羊的生,它们从容赴死的壮举震人心魄,使我难忘。这是一种生物界神奇的爱——父母对儿女的爱,它的力量巨大,大到足以改变世界。 感概中,我毫不犹豫地从压岁钱里拿出五百元,请妈妈帮我捐给了雅安灾区。虽然生命是无价的,母爱更是无法用任何一种方式来计量,但我希望通过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