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 年院感培训学习资料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可分为三类类,分别为甲类、乙类、丙类。 2、甲类传染病有 2 种,是鼠疫和霍乱。 3、甲类传染病应于 2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应于 24 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 4、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肺炭疽、传染病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 5、临床医生在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诊断时间必须详细到小时。 6、登革热的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在广州,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埃及伊蚊和白伊蚊,登革热的潜伏期多数是 5-8天,最长 15 天,登革热的常见临床表现高热、关节痛、皮疹、出血、浅表淋巴结肿大。 7、XX 市政府规定报告的三种传染病是肝吸虫、恙虫病、水痘。 8、临床医生发现学生、幼托儿童患传染病,在填写传染病报告卡时必须填写学校名称、幼儿园名称以及所在班级。 9、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是甲型 h1n1 流感的传染病源;甲型h1n1 流感的潜伏期多数是 1-4 天,最长 7 天。 10、报告乙肝和丙肝和血吸虫病例时,病例分类填写急性或慢性,其它法定报告传染病填写未分类。 11、流行性感冒属于丙类传染病;乙型肝炎属于乙类传染病;肺结核属于乙类传染病;艾滋病属于乙类传染病。 12、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最关键的预防措施是防蚊、灭蚊。 13、日常生活中与艾滋病患者同桌进餐不会传播艾滋病。 14、死亡原因填写应用医学专业疾病名称,不可用英文或英文缩写。 15、对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来说,送到医院即死亡的病例也需要报告。 16、对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来说,急诊科出诊时就死亡的第 1 页 共 42 页病例也需要报告。 17、对死亡原因不清楚的病例,不需要填写调查记录。 18、造成意外死亡的情况可作为根本死因。 19、死亡登记报告规范要求,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的网络直报期限是 14 天。 20、世界卫生组织认为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的主渠道是飞沫。 21、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 1 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巳开始或入院前已存在的感染。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22、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 48 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