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软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 年)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倍增器,是信息消费的引擎和重要内容,是未来最具活力和前景的产业之一。我市拥有国家新型工业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产业示范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863 软件专业孵化器,大力发展软件产业,对于提升产业层级,做大做强现代服务业,推动美丽天津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要求,结合《天津市软件产业发展 “十二五 ”规划》,特制定本计划,期限为 2015 年至2017 年。一、产业现状“十二五 ”以来,我市软件产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强力驱动下,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产业规模持续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实力逐渐增强,优势产品不断涌现,聚集效应日益明显。业务收入从2011 年的370 亿元增长到 2013 年的 711 亿元(居全国第十位),年均增长38.6%,超过全国软件产业平均增速11 个百分点。 2013 年底,全市软件从业人员达到7万人,软件企业总量超过1500 家,其中通过软件企业认定的企业达到 544 家,登记软件产品2482 件,登记计算机软件著作权 11848 件。- 1 -软件产业聚集效应日益明显,全市逐步实现了定位明确、分工协作、互补配套的集约发展模式,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了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的软件产业核心区,以周边区县软件园为主体的软件产业辐射区和以中心城区商务楼宇为核心的软件产业特色区。其中,滨海高新区成功列入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标志着我市软件产业发展水平已进入全国先进行列,也必将带动我市软件产业的整体水平提升。我市软件产业发展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一是产业规模偏小,整体竞争力有待提升,支撑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和人才等核心要素缺乏,中小软件企业规模化发展不足;二是重点领域优势还需进一步巩固,骨干企业整合发展资源的能力还需提升,带动产业链的作用不突出;三是产业发展氛围不浓郁,产业聚集区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支持产业发展的资金、政策等关键要素配置不足,使得我市对优秀软件资源的吸引力相对不足。二、发展思路和目标(一)发展思路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立足基础、龙头带动、发挥优势、载体支撑的产业发展思路,围绕大数据、IC 设计、泛娱乐、软件服务外包四大重点领域,优化产业发展载体,着力聚集一批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