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萨诺瓦是个书痴》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约翰马克思韦尔汉密尔顿的《卡萨诺瓦是个书痴》。卡萨诺瓦是十八世纪的大众情人。当时买书时我也不认识他,看了书后,才猛然记起我应该认识。当然我不可能赶到水城威尼斯去,更不可能利用时间隧道回溯到 1725 年,我是在中央六台见到他的,那时的卡萨诺瓦完全是一个年轻倜傥的男子,千方百计想赢得一个贴胡子扮男博士的年轻貌美女子的爱情。看了书才知道风流潇洒仅仅是卡萨诺瓦其中一个面。给你一份卡萨诺瓦的人生简历:全名,乔万尼雅克卡萨诺瓦,基督教会学校接受的教育,会拉小提琴,当过兵,神秘主义者,外交官,戏剧制作人,善于跳舞,多次蹲监狱,当过演员、丝绸厂商、骗子、间谍、政治评论家,还有,作家。一个威尼斯警察在报告中说他以文人之名四处招摇。但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实是--卡萨诺瓦是个狂热的书痴。 从书名看,你可能认为这是一本介绍卡萨诺瓦如痴如醉读书的传记,或者是记载他读书写书为名实则夹带无数风流韵事以吸引读者眼球的书。这些猜测有一定的道理,问题是卡萨诺瓦仅仅是汉密尔顿在前言里引用的一个例子,用来说明他对写作历史感兴趣的一个有趣的例子。当然,作者用这样一个坦诚把自己生平和各类女子交往的经历写成书的人物来作为题目,目的也是非常清楚的:让更多的人来读这本书。本书到底写什么呢。读一读大题目下的一行小字,大家就会明白:关于写作、销售和阅读的真知和奇谈。因为当时不知道卡萨诺瓦是谁,所以谈不上他的不寻常经历诱使我付款,而实实在在是那一行小字中真知和奇谈吸引了我的目光。 作者约翰马克思韦尔汉密尔顿,曾长期担任驻外记者,现为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霍普金斯布雷齐尔教授,兼任该校大众传媒学院主任。汉密尔顿用幽默、讽刺的语言,具体可知的数据,一个个真实的已逝的和还活者的人,向我们揭示了写作的历史,书籍市场营销的内幕,政客们弄虚作假的写作伎俩,畅销书排行榜的由来,《圣经》为何是世界第一的被窃书,图书馆选书藏书的真相 hellip;hellip;对于一本书是怎样从作者第 1 页 共 2 页尚未构思到出版商提前支付预付款到最后流到读者手中等等,你会大开眼界,连连惊呼。一层一层面纱的掀开,一个一个真相的揭露,你会不知不觉把书读完,从而获得对书的一种全新的感受,一种另一层面的诠释。 我们大概都知道,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孔乙己说的话,窃书不算偷也。孔乙己是我知道的第一个偷书者,没想到世界上偷书的人大有其人,有天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