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学廉政准则做廉政模范》心得体会 为更加有效地学习宣传贯彻《廉政准则》,按照局党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安排,今天我观看了由 XX 省纪委电教中心与哈尔滨话剧院联合摄制了 52 集《学廉政准则做廉政模范——廉政准则系列情景短剧》。这部系列情景短剧,用一个个生活中的事例形象地诠释了《廉政准则》八个方面 52 个“不准”的内容,体现了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是开展廉政教育的生动教材,以影视艺术来解读《廉政准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可视性、感染力强,是对廉政教育的有益探索和创新,加深了对《廉政准则》内容的理解和落实,比单纯的书面学习更具有教育警戒作用。 短剧观看结束后,我认为,这部情景短剧,以故事短片的形式展现了《廉政准则》的细则,形式新颖,通俗易懂,比起枯燥的说教,更容易让人接受,党员干部更爱看,更好理解,印象更深刻。 近年来,一些被冠以“强官”、“能官”、“儒官”的官员,屡因涉嫌违法犯罪而落马。具有重要职位党员领导干部受贿犯罪,呈现一边“评优”、一边腐败的现象。由此,党员领导干部的腐败问题,引起社会的关切与思考。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个机制就是《廉政准则》。我感觉从文字上学习《廉政准则》是从文字到文字,以情景剧的形式学习,让我们能从真实情景,摸得着看得见,体验和想象到,这样比以往读文件的形式学习效果更好。但我想单以条例制度去约束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并不一定能从根本上治理贪腐,“不愿腐”的自我约束机制,同样是源头上的治根,显得更重要。这种自我约束,源于文化道德的涵养,表现为原则与底线的坚守,清正与廉洁的追求。对于各级干部,有没有这种自我约束能力,直接决定了其廉与贪、成与败的迥异之路。 历史上,对于有才者来说,有没有德,德能不能养其才,更是决定了其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清朝权臣和珅天赋极第 1 页 共 2 页高,可谓稀有“天才”。但他手握重权时却胡作非为、以权谋私,抄其家时发现大量黄金、白银。而宋代包拯一生清廉简朴,从不讲究排场,即使做了大官,穿着仍与布衣时一样;对贪污深恶痛绝,他一生严于律己,身体力行,整顿吏治,打击贪污,深受百姓欢迎,离任时当地精制一好砚相送,他都婉言谢绝,“不持一砚归”;他一生铁面无私,不避权贵,执法如山。包拯生前与死后深为百姓所赞扬和称颂。 治国之道,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