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宜灸读《扁鹊心书》有感范文合集 第一篇:大病宜灸---读《扁鹊心书》有感大病宜灸---读《扁鹊心书》有感 杨雅阁 南宋。窦材托名"扁鹊三世",著《扁鹊心书》三卷,将艾灸治"大病"之法传于后世。细读《扁鹊心书》,感窦材乃医界一代宗师,托名"扁鹊三世",并无虚言。 但凡大医皆有切肤之痛,窦材在《扁鹊心书》言:"臣因母病,用仲景之法不效,遂成不救,痛心疾首,精究《内经》,又得皇天默授,经历十年方得灵验。"扁鹊也是因母亲之病不得医治之法,方潜心探究中医治大病之法,结合数十年临床经验,集先师所授之法,而著成《扁鹊心书》,并在书中言:"设有一言不实,甘受天殃。"为了将艾灸治大病之法传与后人,可见窦材之苦心。 道家有言"得诀归来方看书",窦材在《扁鹊心书》第一卷即传授艾灸心法,"当明经络"、"须识扶阳"、"住世之法"、"大病宜灸"……世俗之人皆以为艾灸仅仅是养生保健,改善亚健康状态而已,难道不用药不用针,小小艾条还能治难缠之病。不信者,其实是未得其法也。《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灸法,诚然不是选几个简单的穴位施灸,即获良效,施灸之前必须要医生的准确辩证,而后选穴,应用相应的艾灸技法,在充分的灸量的情况下,机体出现灸治感应,方可突显艾灸的神效。"大病宜灸",更要"重灸"并"长期灸"。 在看《扁鹊心书》之前,我认为扶阳派的祖师是清末刘止唐、郑钦安,但读了《扁鹊心书》第一卷,就知道了中医扶阳派历史要再往前推 800 年,在这里,重新回味"须识扶阳"一节:"道家以消尽阴翳,练就纯阳,方得转凡成圣,霞举飞天。故云:阳精若壮千年寿,阴气如强必毙伤。又云:阴气未消终是死,阳精若在必长生。故为医者,要知保扶阳气为本。人至晚年阳气衰,故手足不暖,下元虚惫。盖人有一息气在则不死,气者阳所生也,故阳气尽必死。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第 1 页 共 10 页命门、中脘,更服保元丹、保命延寿丹,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窦材重视"扶阳"的理念,正好和清末郑钦安的扶阳思想如出一辙,"元气为人生阴阳之主宰"、"人生立命全在坎中一阳"、"万病皆损于一元阳气"、"治病重在扶阳"."然窦材比郑钦安要早约 800 多年。窦材真可谓一代名医。 中医与道医是不可分的,道家有言"信则有,不信则无",这个信就是指诚心,有诚心,才会把艾灸坚持到底,没有诚心,心浮气躁,不论是艾灸,亦或是其他治疗方法,皆难以获效,因为任何治疗方法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