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读《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有感VIP免费

读《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有感_第1页
1/2
读《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有感_第2页
2/2
读《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有感 余佳 尊敬的各位前辈、亲爱的书友们,大家好。我叫余佳。今天跟各位分享岱峻的《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该书还原了成立于 1928 年的中央研究院在抗战爆发后南迁至李庄的历史,从描写民国时期中央研究院的学者入手,以人写事,由点到面,绘就民国学术人物群像,铺陈民国学术历史,谓之"为山坳上的学术殿堂立碑,为凄风苦雨中的学人塑像。" 本书作者岱峻在前言中说道:"衣冠之谓,亦指代文明。《左传》有言:'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民国历时甚短,仅三十八年,极盛期即战前的"黄金十年".成立于 1928 年的国家最高学术研究机关中央研究院(简称'中研院'),无愧民国政府的美服贵冠。"较之自己先前的几部作品,作者说道"如果说《发现李庄》、《消失的学术城》是各有侧重的群雕,眼下这本书则是一座座独雕;如果说《李济传》是全传,是整本戏,这本书里的十二篇文章则像短篇小说写人记事的‘横切面’,是十二出折子戏。" 如作者所言"学术史也是学人的历史",作者独立成章,破费笔墨写傅斯年、李济、胡适、梁思成,梁思永,林徽因等名噪一时的学术精英,呈现了战时的世事多艰,南渡时流离颠沛,北归后潜心治学,局势已定后的人物走向。笔墨流连间,潜藏着诸多中国学术史之奠基做出突出贡献的"非典型"学者,他们或因意识形态差异、或因饱受打压而不为人所知。该书致力于人物整体形象的塑造和时代风貌的全面展现,有别于当下很多挖掘名人的趣闻轶事、过份渲染趣味性的的书,避免了繁杂琐碎或者泛泛而谈。通过再现中央研究院南迁的历程和学人们在李庄居家治学的情景来梳理民国历史,作者岱峻重视考据,他查阅中研院的档案,整理罗萼芬、李光谟等人的口述;访谈过梁思成之子梁从诫,逯钦立的夫人罗筱蕖等等,获得大量第一手的珍贵资料,该书后附有八页注释,一共 285 条,涉及文章多为档案、日记,以及书中学者后人的回忆文章,还插入了许多珍贵的照片,展现了学者们在李庄居家治学的图景。一口气第 1 页 共 2 页读罢全书 12 篇文章,"至情至性"的傅斯年,"龙性难驯、多怀激烈"的女书法家、古文字学家游寿,干练有抱负却悲剧收场的曾昭燏,美丽多才的林徽因,专注勤勉的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兄弟,一众人物形象鲜活立体,跃然纸上,酣畅淋漓之余,联想到"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这一响彻民国的口号,陷入对"大师之后再无大师"的思考:战国时期百家争鸣,聚集了传统学...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读《民国衣冠:风雨中研院》有感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