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XX 年代的爱情》有感 郭。东南北的话 这本书也是在我生病期间读到的,一个病房一共三个病友(60 岁老阿姨,35 岁年轻母亲的陪床老公,还有我),在无聊的挂水中都看完了这本书。 正如书的题目,1980 年代是个奇迹,刚结束文化大革命没多久,中国还处在慢慢摸索着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门路,人们也还在从那个年代一点点觉醒调整与挣扎,这个时代赋予了难得的“清纯色彩”。那时的野夫年轻纯洁,爱情更年轻纯洁,似乎拉手、在夕阳或月光下散步是爱情的万能公式,蔑视金钱和权贵,才是爱情的最低标准,让人怀念和羡慕在河边野炊弹琴聊人生的简单。 在整段故事的大前半段,铺垫了他和女主丽雯的情感积淀,从最开始的初恋,到下乡重逢的惊喜,到划出的陌生线抵不过刻意编排的接近与关心,人心到底是热的,再又回到熟悉的俩人,却都还小心翼翼的保护着那道关系。在读到这段的时候甚至都可以感觉到作者扑出文字和纸张的情谊满满,好像只要一个人轻轻一伸手,就可以把米糊糊般丝薄的隔阂捅破。但两人克制了,对爱情的尊重和为对方考虑的奉献让这段爱情充满了“神圣”: “我的手在颤抖,有些蠢蠢欲动,希望借此夜色的掩护将她拉入怀中,错过此刻的我也许永无勇气。她隐约感觉将有什么要发生,她努力试图控制住自己的紧张,但又似乎期待着那难以抵御的诱惑。暴动正在酝酿之中,我想抓住什么,又不敢贸然行事,我怕拒绝之后的难堪,我并不知一切发生之后的结局。” 最终雨夜的长谈,到空气中凝固的安静,小火苗还是没能燃起,野夫也如遭重创。 而在野夫得知自己要被调回省城,无法带走心爱的姑娘被迫面临分别,那种撕心裂肺,无可奈何的无能为力,幻化成野夫笔下的一字一句: “一切都像是在为我们的离别布景,冷静的万物之下,掩第 1 页 共 3 页饰着人生临歧的内在热流。很短很短的青石板小街,我们相识赴难一版的隐忍和辛苦。似乎该说的都已经说完,剩下的时间只是刑场上最后的注目,只想把目光深深地钉进对方的影子,把一生的记忆带到来世。” 故事的结局远没有这么平淡,回城,结婚,离婚,入狱,岁月狠狠的在野夫的身上划着刀印,却也在为后来的重逢铺垫着惊喜。为了让野夫重新站起来找回自信,丽雯用“爱”,一种身体力行的“爱”给予了他世间最有力量的温度。但是重逢的喜悦还是短暂,丽雯知道野夫一定会是个有所作为的人,所以还是像当年乡里的离别一样,放手离去。直到丽雯去世,野夫才重新又有了她的消息,与此一同知道的,还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