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孙双金王崧舟古诗教学“三重门” 扁舟又向镜中行 小草清诗取次成 ——推开古诗词教学之“三重门”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粹,也是民族的瑰宝,现行语教材中,也有不少古诗词作品。我国自古就有“诗教”的传统,但不可否认的是,古诗词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那么,其教学的“路径”到底何在?从名师的经典课堂中,似乎不难寻觅到内中“拾级而上”的“三重门”。一、初读:解诗意而知其蕴—— 一枝花开满庭芳 从“通读课文”到“读通课文”,这即使对现代文教学而言都是不可或缺少的“第一步”,由此不难想见“疏通文句”对于古诗教学有多重要了。窦桂梅老师今年 3 月在宁波执教《游园不值》时大显“风行水上、无隙无痕”之风采,下面我们来看她在课始时是如何引导学生一起“扫通路障、近到园前”的:师:“值”,按课本中解释是什么意思?(生:相遇)师:那,“不值”就是——(生:不相遇)师:用两个字概括,那就是(生齐说:不遇)师:雨过天晴,咱们和叶绍翁一起乘兴游园。在“不遇”中又会遇到什么呢?我们先读读诗,然后再来聊聊。(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节奏读诗)师:“诗”读百遍,其义自见。游园的路上,遇到了什么?生:苍苔、柴扉,还有红杏。(学生依次说出,教师让其再把这些词读一下)师:你们用一双双慧眼发现了这些景物,能否结合生活谈谈对它们的了解?生:“柴扉”就是柴门,是用木棍和树枝编成的一种门。(学生欲落座)师:请先别坐。是这样的门吗?(课件出示四扇门,前两种是现代风格的门,后两扇则是柴门。该生判断是后两扇门)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柴扉?生:简陋。我觉得这扇门很简单、简朴,再普通不过了。师:没有半点雕啄,是自然而然、接近大自然的本色,多么简单、朴素!谁再来读这句,感受到这是一扇柴扉。生:我知道苍苔是种绿色的植物,“苍”指绿色,“苔”指苔藓。它一般长在石头的缝隙中和潮湿的地方,很滑,人站上去很容易跌倒。师:是啊,只要春雨绵绵,潮湿的天气就会有苍苔。(出示两张图片)这两张图片给你什么感觉?生:我觉得春天来了,春天好美啊!师:那就请你读一读,用读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吧。生:(轻轻地读)“应怜屐齿印苍苔。”(“苍苔”读得稍快了一些)师:呵,我们都还没看够呢,你就读完了。(学生已意会,重读此句)生:我说说“红杏”。我知道红杏在春天的时候开花。师:具体是春天的什么时候呢?(生:清明节)师:清明节都晚了。(生:知道了,是初春)师: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