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使过去过于强调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变为课程内容与生活和社会密切联系与整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体验学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它对学生的语文能力、人文素养和学生可持续性发展的综合素质起着课本起不到的重要作用。作为语文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重要力量的语文教师怎样才能做好这一工作呢?笔者以下来谈一谈: 一、强化语文教学资源意识。过去,学校把教材和学生紧紧地捆绑在一起,把教材作为唯一的教学资源,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大统一”的教学行为,忽略了学生内在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忽视了学生在学校、课程、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课程开发和利用意识是语文教学资源的开发的动力源泉。新课标下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内容不是现成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开发,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语文教育教学资源,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的机会,进而把自己的资源开发意识转化为学生的利用语文资源学习语文的意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在社会生活中自主地学语文、用语文。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从局限于教材中的计划性知识、固定性知识、事实性知识、原理性知识转向为方法性知识、智能性知识、生成性知识。同样,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新教学方式的也就顺理成章出现。二、构建语文教学资源内容体系小学语文教学资源按照教学资源的来源,可以分为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教学资源;根据性质,可分为自然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根据呈现方式,可分为文字资源、实物资源、活动资源和信息化资源;根据存在方式,课程资源还可以分为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明确了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范围,我们对它的开发和利用就有了明确的针对性。(一)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资源。其开发和利用的重点是研究和处理教材。教材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文本,还承担着丰富学生生活,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