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海水的成分 (p. 20) 1. 海洋 (p. 20) 地球表面約 70 % 是海洋。圖 2.1 (p. 20)2. 海水的成分 (p. 20) (a) 海水是由多種物質組成的混合物,包括水(佔 96.5 % )、鹽(佔 2.5 %)和其他物 質(佔 1 %)。圖 2.2 (p. 20)(b) 其他物質包括有機和無機物質、懸浮粒子和少量溶解的大氣氣體,例如氧和二氧化碳。3. 海水中的離子 (p. 20) (a) 六種豐度最高的 離子 : (i) 鈉離子(Na+)、氯離子(Cl)、鎂離子(Mg2+)、硫酸根離子(SO42)、鈣離子(Ca2+)和鉀離子(K+)(ii) 它們佔海鹽的總質量 99 %,其中以鈉離子和氯離子佔最多。(b) 離子的數量:由於離子的沉澱、水的增加和減少(例如蒸發作用)等因素,每一體積單位海水所含離子的數量都不同。2.2 從海水中提取食鹽 (p. 21 – 23)4. 高純度食鹽的來源:(a) 食鹽的成分:主要成分:氯化鈉。它也是海水成分中分量佔最多的鹽。(b) 提取高 純度 的食鹽: 加熱時,海水中的水和已溶解的氣體會除去。5. 提取食鹽的方法 (p. 21 – 23) (a) 現實情況:(i) 我們先利用過濾法分離海水和固態物質。(ii) 然後讓陽光直接照射已過濾的海水。當水分蒸發後,剩下來的固體便是原食鹽。圖 2.3 (p. 21)(iii) 經清洗後,原食鹽便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食鹽。(c) 實驗室裏:可以採用兩種結晶法獲取食鹽晶體。6. 利用結晶法提取食鹽 (p. 21 – 22) 實驗 2.1 從海水中提取食鹽 (S)(p. 21)(a) 冷凍結晶:(i) 實驗步驟:1. 利用溫和的本生焰把海水加熱,能夠使海水的濃度增加。2. 加熱時把玻璃棒末端浸入溶液中,每隔一段時間取出,觀看有沒有晶體生成。3. 如有晶體生成,便顯示溶液的濃度已足夠在冷卻時形成晶體。圖 2.4 (p. 21)4. 熱的濃海水溶液冷卻時會在特定溫度下達致飽和。5. 大部分固體的溶解度會隨溫度的下降而降低,所以當熱的濃海水溶液冷卻後,溶液便不能容納部分早前已溶解的鹽。6. 在一個特定的低溫下,「過量」已溶解的鹽會形成晶體,從溶液中析出。圖 2.5 (p. 22)(ii) 晶體的外表:1. 晶體通常較細小,甚至乎會變形。2. 因為在形成晶體時,溶質粒子沒有足夠時間整齊地排列起來。(b) 蒸發結晶:(i) 實驗步驟:1. 當海水暴露於空氣中,水分會持續蒸發。2. 剩下的海水溶液會愈來愈濃,最後變成飽和溶液。3. 當海水繼續蒸發,溶液便不能容納部分早前已溶解的鹽,「過量」已溶解的鹽會形成晶體,從...